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剑峰 《商》2014,(4):196-196
奥斯丁认为,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他的这一法律定义引起新分析实证主义的频繁批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了奥斯丁的“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这一学说,从社会背景、认识背景、知识背景、个人背景四个方面分析他这一学说的形成原因并试图从历史的角度论述这一学说的遭受批判的之时亦有其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2.
一、法律的现实基础:社会习俗和惯例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任何一个社会里,都实际上进行着从个人的习惯到群体的习俗、从习俗到惯例、从惯例到法律规则这样一种动态的内在发展历程.中西方在法律起源上的共性在于其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3.
大国小民     
王远清 《新经济》2010,(3):12-13
那个波澜壮阔的1915年,一度燃放出新文化运动的绚烂烟火,这个范例至始至终证明着惟有以平等之心、独立意志、主权者身份参与社会之改良者,才能主动的于自我身上启蒙出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4.
西方启蒙运动诞生了许多思想家,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解释了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的主要观点。分别解读社会契约的形成、公意、主权者含义、法律和政府的实质、以及政府执行公意的合理性等部分,论述了其思想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并从民本、民主与强力的关系、公意与政府责任和政府构建形式方面进行思考,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主权与法律的关系是西方国家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在大陆法法系中,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这一界定是由布丹首开先河。他构建了法律-主权者-自然法的权力层级,提高了政治权力的地位。霍布斯则更进一步将法律定义为主权者的意志,揭示了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二元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本刊编辑部于11月1日,邀集11位中青年学者和本刊部分编委举办了"依法治国研讨会",围绕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服务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目标的。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取决于它能否聚合人民的、民族的先进力量,它的政治方向能否代表全中国最大多数人的意愿。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道路,是要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体,建设一个强有力的社会主义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