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财政金融   1012篇
工业经济   470篇
计划管理   2313篇
经济学   528篇
综合类   508篇
运输经济   115篇
旅游经济   23篇
贸易经济   1506篇
农业经济   253篇
经济概况   1638篇
信息产业经济   101篇
邮电经济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599篇
  2013年   764篇
  2012年   952篇
  2011年   1043篇
  2010年   868篇
  2009年   822篇
  2008年   789篇
  2007年   658篇
  2006年   523篇
  2005年   502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中"九个坚持"的理论体系明确指出,坚持深化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式发展,深挖思政课的应用性维度,不但可以解决大学生职业发展目标模糊、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现状不和谐等现实问题,还可以在促进课程改革的同时为"保就业"等政策助力。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一生连续五次出仕,“穷”只是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志”;隐主要也是“志”意受耻,人格遭辱,从而“越名教而任自然”,回归田园。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的小说表现出中西文化融会的特征,而文化致用性无疑是林语堂对中西文化进行抉择,确立其文化理想的一个支点。林语堂小说对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生活、人生的享受,对个体快乐和幸福的张扬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塑造四方面构成林语堂中西文化致用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东方企业家》2003,(4):147-147
在人类对理想的所有追求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够在公众行为中得以显现。其他所有的这种求索,都只能满足于细微和模糊的行为。然而,它们加在一起的总和,要比那些众所周知、广泛认同的行为强大千倍,与前者相比,后者就好比深海波涛上的泡沫一样。  相似文献   
5.
新品发布     
《当代通信》2005,(8):75-75
美国理想推出新款切割工具PowerBladeT;爱可信NF浏览器助力三洋新手机。  相似文献   
6.
人在幼小的时候,不论成长环境多么恶劣,凭借天生的免疫力和天赋的生命力,总是充满活力,不知疲倦,无所顾忌,期望早日长大成人,成就一番事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却越来越感到抵御疾病的耐受力在减弱,体力精力在下降,近忧远虑在增多,雄心大志也在随之磨灭,最终在平庸中了此一生。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7.
周俊十 《活力》2005,(2):112-112
“疯子”徐渭和“野人”保罗·高更,这是中外艺术史上两位极“出格”的巨匠。以他们各自的成就,都已跻身顶尖大师之列。而他们的精神状态、价值取向、性格特点、人生命运等方面的奇特表现,令后世艺林每每提及,禁不住嘘唏感慨。凝结在他们身上的荣辱毁誉真是难以说清。笔者试论他们,是为了弘扬他们的艺术;至于他们的生活方式、做人态度,那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相似文献   
8.
陈国廷 《活力》2005,(4):154-154
现在,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成绩不理想。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思维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比如形象思维淡漠,不善运用逆向思维,比较思维,受思维定式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于晓红  王长福  韩旭 《活力》2005,(3):29-31
不认识王宝江的人都会为他所取得的那些成绩所感叹,但真正了解王宝江的人无不被他那超常思维、挑战极限、执著进取劲头所折服。  相似文献   
10.
钟锦是我的老朋友,他的笔名是钟,所以见面称呼至今还是钟、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