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1月9日国家林业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指出,国家林业局将从三方面对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排查出的违法问题进行处理。国家林业局要求各地按照《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排查甄别非法侵占林地情况,积极协助纪检监察和公检法等部门,确保把各类违法侵占林地行为查处到位。对于因工业园区、土地整理等造成的违法侵占林地行为,要依法依纪追究地方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对于调动或升迁的有关责任人要追踪问责;对于违法侵占林地行为的直接责任人,要坚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杜绝以罚代刑、以罚代管;对于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枉法造成林  相似文献   
2.
正污染了环境,罚款;销售假冒商品,罚款;生产不合格食品,还是罚款……在民众关注的环境保护等领域,"以罚代管""以罚代刑"现象突出,备受社会诟病。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2010年,全国作出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共计285428件,同期全国法院结案作出判决的环境犯罪案件仅16件,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和环境刑事犯罪案件比例为17839:1。江苏省法制办主任于爱荣说,大量涉嫌犯罪的案件止步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现状与存在问题。1.对违法申报行为的处罚力度较低。我国长期以来以补代罚、以罚代刑的现象严重,导致我国的实际处罚率与名义处罚率相差甚远。从对1999—2003年我国税务稽查机构查补收入统计看,全国对税收违法行为的平均处罚率虽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远远没达到2001年新征管法规定的50%的处罚下限。也就是说,我国并没有把对纳税人不申报行为处罚落到实处,名义处罚率与实际处罚率间存在差距,从而降低了税收惩罚机制的威慑力,导致不申报、少申报行为的出现与泛滥。2.稽查成本过高。  相似文献   
4.
刑事立案监督是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的刑事诉讼监督职能。有效行使立案监督权可以防止和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现象的发生,对于打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防止罪犯逃避惩罚、维护我国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必将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目前,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处理涉林案件的立案监督工作中。  相似文献   
5.
一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监督人员,在日常行政处罚案件审核和执法检查时。比较注重对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而对其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则关注不够,容易导致以罚代刑现象的产生。笔者深感以罚代刑的行为或倾向对社会的危害性大,应当引起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郑琛琚 《金卡工程》2010,14(8):75-76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检察院系统内考核的有关规定,检察院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包括公安机关应该立案而未立案、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不符合撤案条件而撤案或者以罚代刑,以行政、经济、治安处罚、劳动教养代替刑事处罚的情况、对人民检察院自侦部门立案活动的监督。本文集中讨论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  相似文献   
7.
《工商行政管理》2011,(7):80-80
工作安排要求,今年年底前,所有县级以上地方政府都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并明确办事机构。要切实保障执法办案和监管基础能力建设经费投入。监管部门要严把食品、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和餐饮服务许可关,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的许可后续监管和执法检查。对不能持续满足许可条件的企业,  相似文献   
8.
以罚代刑”是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非正常现象,纵容了犯罪分子,危害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制止该现象的产生和泛滥,近年来一些行政规章相继发布,旨在解决“以罚代刑”问题。文章在分析“以罚代刑”现象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防范机制的具体法律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试谈查处窃电行为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窃电案件逐年增多,窃电数额逐年增长,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供用电秩序和损害供电企业的合法利益,打击窃电犯罪已成为供电企业艰巨的任务。由于我国现行法律的某些不完善,实践中如何查处窃电行为及追究窃电者、特别是单位窃电的刑事责任,窃电量的认定、窃电证据的取得等问题,长期困扰着供电企业和司法部门,也直接影响到打击的力度。本文拟就查处窃电行为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