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59篇
经济学   64篇
综合类   28篇
贸易经济   48篇
农业经济   23篇
经济概况   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确保经济稳定发展,保障充分就业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整体素质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但同时也面临不少问题。其中,融资难特别是贷款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建立规范化的信用担保体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就业充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中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应当实行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北京市实行就业优先发展战略有良好条件和基础。应完善政策和体制。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完善就业市场服务,加快教育、人才、劳动就业信息网络统一建设,实现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灵活就业形式,使就业充分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3.
4.
农村劳动力是个庞大的社会群体,13亿中国人农村劳动力就超过4.8亿,他们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同时,农村劳动力也是相对弱势群体,就业地点比较集中、大多缺乏专业技能、酬薪也是较低的一档。因此,如何让农村劳动力最大程度充分就业,使其创造出更大的财富,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目标,要做到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受到政府、高校、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等多种因素影响,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诸多影响因素,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充分就业,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洁 《现代经济》2007,6(7):56-60
近年来,陕西在经济过程中,就业问题日渐突出。研究陕西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过程中的问题、原因、基本思路及对策意义重大。本文着重研究充分就业的经济学考察、陕西实现充分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相应政策选择,以期为促进陕西比较充分就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可供参考的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创业工作进社区,是实现全民创业的前提,是扩大就业实现充分就业的基础。近年来,济南市槐荫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结合区委提出的“服务群众年”活动,为解决就业难探索出的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和后续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模式,正在产生“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倍增效应。截至5月底,槐荫区通过这一模式已培养创业带头人400余人,带动900多人就业,促进了全区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高增长低就业之谜” 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都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而这两者本身又是密切相关的。充分就业指劳动者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当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时,就出现了失业,其实质是劳动者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社会财富的创造,这显然是一种资源浪费。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提出了失业变动与产出变动的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经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核心,实现经济繁荣富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服务业这个薄弱环节,保持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友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周惠民 《经济师》2003,(5):256-257
文章在解读中共“十六大报告”的基础上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与时俱进地运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斯蒂格利茨的充分就业赤字理论 ,提出构筑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有效需求体系 ,从而探求新的就业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