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学   23篇
综合类   9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偏低的居民收入和城镇化水平,导致消费水平不高,市场需求不足;而比较落后的生产能力又产生市场供给的不足,两者的结合使河南省经济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处于贫困的恶性循环状态.欠发达县在进行工业化建设时应集中优势资源,围绕龙头企业建立特色工业集聚区,本文以上蔡县为例,采用8w0T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县域工业集聚区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对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与工业集聚质量协调发展对区域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8-2018年长江上游地区33个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工业集聚质量及协调发展程度.结果 显示:新型城镇化与工业集聚质量整体水平较低,新型城镇化水平逐年提升,且体现出由极化逐渐转向均衡发展的趋势,而工业集聚质量在后期发展滞后,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新型城镇化与工业集聚质量协调度呈上升趋势,由轻度失调转向勉强协调,呈现多极化发展格局;新型城镇化与工业集聚质量协调度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位于高—高、低—低集聚区的城市局部空间自相关性最为显著,呈现出以成都、昆明、攀枝花、重庆等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明显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3.
《宁波通讯》2014,(20):2-3
<正>小港街道位于北仑区西部,西连宁波东部新城,南接鄞州,北与镇海隔江相望,是北仑区连接宁波市区的重要通道。目前,"三快两高两桥两轻"交通体系正逐步建成,东外环、江南公路、通途路等三条快速主干道、绕城高速、疏港高速两条高速公路、明州大桥、清水浦大桥两座跨江大桥都已相继建成,规划中的轻轨2号、6号线连通辖区。街道先后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先进单位、省百强乡镇、省卫生镇、省教育强镇、省体育强镇、省科技示范街道、市"五好"乡镇党委、市经济实力廿强镇等。目前,域内已形成装备产业基地、纺织工业园区、渡头董工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块,形成了机械制造、制笔文体、电线电缆、纺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工业集聚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本文选取2000~2015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以工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利用固定效应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工业集聚水平对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工业集聚对废水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在达到门槛值前,工业集聚很大程度降低了废水排放强度,在跨过门槛值后,这种作用会减弱。工业集聚与废气排放强度呈显著倒“U”型关系,在工业集聚水平小于门槛值时,工业集聚会加剧废气排放,大于门槛值后,工业集聚会降低废气排放强度。工业集聚会降低废物排放强度,但未出现显著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5.
张卉 《世界经济情况》2007,(3):68-70,60
本文是关于工业集聚、外部性来源及其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一个文献综述。经济学家对集聚外部性来源的认识主要分为经由市场传播的外部性和非经由市场传播的外部性,在认识外部性来源的基础上,许多的研究开始探讨工业集聚如何通过外部性这一机制来影响到经济增长。虽然得出的结论各有侧重,不尽相同,但对今后的研究都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使用克鲁格曼的核心-外围区域模型,来分析我国在东部中心产业集群的现状。从模型中可以得到一些促进我国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方法。本文通过分析东部江苏省工业集中的数据,研究我国产业集群的现状,提出了如何加快促进产业集中度的政策。我国应该通过城市人口增长的快速发展、改善交通条件、产业集聚的转变、加速西部经济的发展,缩小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并促进均衡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对工业集聚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中国工业集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探索工业集聚的微观基础——企业选址问题。本文就是从企业选址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在工业集聚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以上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从自然优势、知识外溢和政策因素三方面论述企业选址因素在工业集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心—外围模型,引入异质劳动力构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考察高、低技能两类劳动力的流动及其相互影响发现:当交易成本较低时,两类劳动力的流动均可促进流入地产业集聚;当交易成本较高时,两类劳动力需集聚到一定程度,才能促进高技能劳动力流动,进而促进产业集聚发生.进一步地,采用2002-2012年31省(市、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两类劳动力流动均对工业集聚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同时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高技能劳动力对工业集聚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低技能劳动力对工业集聚存在显著反向影响;在西部地区,两类劳动力都未能对工业集聚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构建了工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采用空间动态面板计量模型,探讨了工业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工业集聚的因素后,外商直接投资对工业集聚有着显著为正并且影响正在减弱;外商直接投资对周围省市区域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并且正在减弱,而市场潜能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断增强;政府税收优惠政策对集聚企业的吸引在降低,同时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工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0.
历史冲击是催生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之一,规模报酬递增和正反馈效应使得在历史冲击下形成的产业集聚得以自我强化,进而实现持续领先。本文考察了“一五”计划时期实施建设的156项工程对中国工业集聚的长期影响,结果发现:第一,通过持续提升所在城市的工业集聚水平,156项工程能够长期塑造中国工业集聚的空间格局;第二,156项工程作为一种历史遗产在远离港口的内陆地区被更好地继承下来,对于内陆地区所在城市工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效应更强,这表明156项工程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平衡了沿海与内地的发展差距,对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实证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研究156项工程对于工业集聚的长期影响和空间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