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0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42篇
经济学   21篇
综合类   12篇
贸易经济   54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83篇
信息产业经济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家一门出了几个名画家,在江南艺坛一直引为佳话。近年,除韩敏、韩硕名声日隆以外,上海的画坛以及艺术品拍卖市场也格外地关注起了韩伍先生。韩伍原先在出版界供职,比较多的精力投在了美术编辑的工作上,近年退休以后专注纯艺术创作,面目始为人识。尤其是上海拍卖界如崇源、朵云轩、东方国际等诸家时常推出他的作品拍卖,引起了一些收藏家的投资兴趣。韩伍的绘画以人物为主,兼及风景,以下作一简要推荐。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工笔花鸟的发展来看,写意性是艺术作品最具个性和创造性的推动力量。工笔花鸟中的意境主要是吸收了宋元工笔花鸟中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抒情的体现,同时对于外在的模仿也不完全满足,用意境来变化和融合自然物象的特征,并且紧紧把握自然物象以外的感情和韵律。只有这样,工笔花鸟才能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3.
正隋强1954年生于青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78年师从周思聪先生。1995年赴美艺术考察,2002年旅美任教。2006年就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受教于杜滋龄先生。2009年任清华大学高研班人物画工作室导师。参展经历作品《情系沂蒙山》入选文化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美协主办《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汽笛声声》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喜迎山外客》入选中国美协等主办《2007中国百  相似文献   
4.
正清代画家沈容圃以工笔重彩法绘制了一幅画像,画像上包括了十三位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著名京剧演员的妆容,故名《同光十三绝》。此图自右至左绘有:杨月楼饰《探母》之杨延辉、谭鑫培饰《恶虎村》之黄天霸、朱莲芬饰《琴挑》之陈妙常、卢胜奎饰《空城计》之诸葛亮、杨鸣玉饰《思志诚》之明天亮、时小福饰《桑园  相似文献   
5.
朱雅辉 《魅力中国》2010,(19):157-158
古代文人画在形式与表现上主要依靠对古典绘画尤其对文人画的继承借鉴和写生观察.它赖以存生的基础首先是传统笔墨功力.博采各家,遍Jt~.g作,融汇贯通而又独出心裁,就有新的发展和成功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市场》2007,(29):90-90
"展卷忽见红叶,心中顿起波澜,香车宝马过人寰,又化青灯黄卷。此身今在何处,清茶苦酒无言,似悲似喜事如烟,且把人生看淡。"这是高伯龙写的一首西江月,也是他心如止水的写照。  相似文献   
7.
严秋声 《中关村》2009,(5):106-109
他的每一幅画都是一首诗,每一幅画都是对幸福生活的展示和赞颂,令人鼓舞、让你心旷神怡,把你领入一个美好的境界,激发出你对大自然的感叹和对生活的挚爱……  相似文献   
8.
赵蓓欣 《中关村》2008,(8):109-109
对我来说,绘画是一种追求,是沟通,也是一种执着。它让我和自己沟通,和被人沟通,通过它,使我更了解自己,也从作画的过程中认识了过去我不知道的或没有注意到的形形色色。  相似文献   
9.
田黎明 《中国拍卖》2010,(11):81-82
人在都市如人在山水中,一种理想,一种生存境遇悠然显现在于敏的工笔人物画里。向往人文体验,借助载体,重现自己心性经历,并能在形象意义里通达传统的文化自律,追寻当代人文心语,这已成为于敏文化精神的历程和人物画的深层课题。于敏的绘画语言结构探讨着人物画的当代性,从写生向写意的艰辛求索,于敏体会着人和都市、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和谐。在她扎实的人物造型基础上显现出领略工笔人物形与象的内在涵义,同时她重视追溯文化本源的笔墨之格,从而于敏获得了从生活现实人物又还原为生活中理想人物的  相似文献   
10.
肖宇 《中国电子商务》2012,(18):106-106,14
工笔人物画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它经历过灿烂,也有过凋零。以其独特的思维和表现形式,发展成为民族绘画史上较成熟的画种之一。近三十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工笔人物画已逐步走出历史的束缚,多元化、大众化的创作格局已渐渐形成。在题材的选择、材料和技法的运用上都有所突破,作品也开始显现出较强的时代感,并不断地吸取各民族的传统元素,在彰显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使工笔人物画具有更广泛的灵活性,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