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1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9篇
财政金融   3322篇
工业经济   1899篇
计划管理   9633篇
经济学   4902篇
综合类   3018篇
运输经济   837篇
旅游经济   80篇
贸易经济   5354篇
农业经济   2433篇
经济概况   784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21篇
邮电经济   175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344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379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424篇
  2016年   625篇
  2015年   1056篇
  2014年   3065篇
  2013年   3083篇
  2012年   2772篇
  2011年   3170篇
  2010年   2931篇
  2009年   2554篇
  2008年   2888篇
  2007年   2260篇
  2006年   1911篇
  2005年   1735篇
  2004年   1570篇
  2003年   2148篇
  2002年   1687篇
  2001年   1333篇
  2000年   1211篇
  1999年   465篇
  1998年   282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0年起,我国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试点,但总体进展缓慢,迫切需要研究垃圾前端分类模式。对上海市、北京市较成熟的前端分类模式体系进行研究,对比研究两地分类模式的长处与不足,剖析了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措施,为我国垃圾前端分类模式机制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3.
生态文明型物流模式是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是解决中国物流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键。本文从新常态视角剖析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现状、意义及建设重点,并结合物流体系特点,就生态文明型物流体系的发展及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对未来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5.
生态理性是现代人在认识、完善自身与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约束和指导自我实践活动的自觉意识。它与生态哲学、生态文明存在着必然的逻辑关联,生态理性是引导生态哲学构建的思维范式先导,生态哲学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实践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也能推动生态理性与生态哲学的更好完善。在新时期,探寻生态理性的实践路径,对于我们发展生态哲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宁波通讯》2021,(2):78-78,F0003
近日,柴桥街道芦江大河荣获2020年省级"美丽河湖"称号。芦江大河全长9200米,起始为瑞岩寺水库,终止于穿山碶,流经河头、久勤、高村、陈胜、新曹、钟灵、红光、同盟、东山门、穿山等村。近年来,柴桥街道不断深化芦江水系水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建设生态河埠头、种植沿河绿化、搭建清水平台、铺设景观游步道等措施,使芦江河成为"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文化融入、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  相似文献   
8.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生态文明建设。随着人民环境偏好的增强,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不断变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要。通过对中国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保护政策变迁历程的梳理,可以探析其变迁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中国的生态文明体制变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适应人民群众环境偏好变化为逻辑起点,并不断通过体制改革来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和改善环境治理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体制的变迁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在未来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环境偏好变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增强环境治理的效果和效率提供保障、以综合治理的思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美好生活""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概念,也是蕴涵着美好之意的美学概念。本文论述国民提高美学素质的重要性,并就新时代发展美学的组成部分进行了探讨,认为大致包括: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的经济美学,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的生态美学,以构筑中国精神为内核的文化美学,以和谐社会为追求的社会美学,以风清气正为导向的政治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