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书中事     
《发展》2013,(9):65
毛遂自荐毛遂是战国时期大梁人,被赵国平原君赵胜招在门下,成为食客。平原君喜好招纳宾客,他府上的食客至少有上百人。毛遂只是这众多食客中最普通的一员,他在平原君府上已经三年了,一直没有得到重用。这一年,赵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国,请求楚国出兵,共同抵御秦国。平原君知道此次出使任务艰巨,关系到赵国的生存,只能成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圈子中,与我交往的朋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即都拥有非凡的自信.他们总是斗志昂扬,对自己所做的事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十足的信心.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很高,甚至高到有点夸张的程度.在很多人看来他们是吹牛大王,但他们丝毫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而是陶醉在自我营造的充满能量的感觉里,无视周围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现代班组》2012,(8):56
在中国历史上,毛遂是出了大名的。一位普通的门客,凭借自信和勇气,凭借胆识和智慧,自荐出使楚国,促成了楚、赵合纵,同时也得到了"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这就是"毛遂自荐"。但是毛遂之死却算得上一个悲剧。据史料记载:由于毛遂促成了楚国与赵国的"合纵抗秦"大计,挫败了秦军的侵犯,从而得到了平原君的特别赏识。在"毛遂自荐"的第二年,燕军派大将军粟腹领兵大举进犯赵国,由于平原君没有意识到毛遂只是个外交人才,而  相似文献   
4.
《史记·平原君列传》载,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相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他的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要求同往。但楚王不同意平原君合纵抗秦的土张。这时,毛遂按剑挺身而出,力陈利害,终于说服了楚王,派春申君领兵救赵。这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毛遂自荐这一历史典故的由来,毛遂也因此留下了能审时度势、有胆有识的千古美名。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古代,一些帝王和官员严于律己、秉公执法、不畏权势的治税行为,为后人留下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现举几则古人治税的故事。赵奢治税秉公执法  相似文献   
6.
《史记》在人物塑造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其创造力为历代史书之冠。司马迁创作每个人物皆独具匠心,列传人物之间的联系丝丝相扣,值得玩味。从平原君生平最重要之决策——长平之战——作为一个新的切入点,并结合《平原君虞卿列传》做完整的推理,可以发现司马迁为平原君作传的本意是拿平原君的事拐弯抹角地说自己也是忠言逆耳而将被历史不公评价的人,是一种对平原君的同情,对自身命运的悲叹,也是对汉武帝无声的抗辩。  相似文献   
7.
谈到"自荐",不少人会首先想到春秋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门客毛遂。其实,早在这之前的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0年),就有一位"自荐者"一鸣惊人,即大名鼎鼎的钟离春。据史载,钟离春原是齐国的一位民女,由于长得丑,年过40尚未嫁人。当她得知齐宣王自马陵道大捷后因为自满,经常不理朝政,游  相似文献   
8.
讲到用人,都说要用能人,但真正用了能人,有可能问题更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