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98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128篇
财政金融   2636篇
工业经济   1050篇
计划管理   4921篇
经济学   3917篇
综合类   1827篇
运输经济   185篇
旅游经济   55篇
贸易经济   4516篇
农业经济   1109篇
经济概况   2606篇
信息产业经济   22篇
邮电经济   51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34篇
  2022年   360篇
  2021年   432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531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607篇
  2015年   845篇
  2014年   1628篇
  2013年   1455篇
  2012年   1668篇
  2011年   1876篇
  2010年   1886篇
  2009年   1754篇
  2008年   2015篇
  2007年   1601篇
  2006年   1061篇
  2005年   815篇
  2004年   580篇
  2003年   559篇
  2002年   437篇
  2001年   330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骑行环境的友好性是影响慢行交通和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评价城市道路对骑行的友好性,本文考虑骑行环境和骑行行为两方面因素,利用城市共享单车数据结合路网数据构建了具有多维度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本研究选择三个二线城市作为案例研究,发现城市中心的可骑行性大于城市周边地区;对骑行性影响最大的维度是舒适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是否有自行车道、道路长度和交叉口密度;在建道路网络连接良好,自行车道和红绿灯较少的道路上,可骑行性更高。本文的贡献可以支持二线城市交通环境的改善和提高城市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收敛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总体偏低,并且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性。(2)绝对β收敛在全国、中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东部不存在;条件β收敛在全国、东部和西部均存在,而中部不存在。(3)政府干预程度、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质量、非正规金融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普惠金融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禀赋差异与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缓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以缓解相对贫困为重点的后扶贫时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问题仍不容忽视。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桥梁,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有序衔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讨论的核心议题是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如何缓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并尝试建立了“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禀赋差异缩小——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缓解”的理论分析框架。为此,文章首先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影响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利用2750份河南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的影响,并通过替代核心自变量和变更样本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运用PSM模型和IVProbit模型以及ERM模型进行内生性讨论,最后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村经济相对贫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缓解了农村经济相对贫困。考虑内生性后,结论仍具有稳健性。进一步的机制验证发现,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通过缩小劳动力禀赋差异和技术禀赋差异,缓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劳动力禀赋差异缩小和技术禀赋差异缩小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21.22%和7.36%。可见,应将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体系纳入农户相对贫困治理机制考虑范畴,引导农户从传统家庭化生产转向现代社会化生产,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范围;同时完善就业服务等相关配套体系以吸纳释放的弱劳动力,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缓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  相似文献   
5.
2018年12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择约10个有条件、有基础且规模适当的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并且明确了"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做出的重大改革部署,也是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市绿色循环发展的有力抓手。"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更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如何深入理解这一理念的科学内涵,如何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如何真正实现"无废城市"等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刊特邀知名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对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刘蕴珂 《中国经贸》2023,(21):78-80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而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中国能否通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顺利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实体经济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能否顺利完成。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并且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大国的名号当之无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一直存在核心技术短板明显,产业链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从“微笑曲线”上低附加值的制造端走向高附加值的研发端、销售端,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