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11篇
经济学   1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质量》2003,(9):90-91
林、聂初次相识是在1925年冬。那年,年仅18岁的林彪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叫回龙山的小山村来到广州,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编入步兵第二团第三连学习。给他上第一堂政治课的老师便是聂荣臻。当时,聂荣臻在该校担任政治部副主任。聂荣臻对林彪的印象是:“学习上比较平庸,政治上也不活跃。”  相似文献   
2.
<正>1970年,北方地区农业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但受客观环境所限,落实得很不硬气。随着"文革运动"越演越烈,全国经济走到崩溃边缘。1973年邓小平同志重新恢复在国务院的工作。特别是1975年后,邓小平实际主持国务院工作,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大张旗鼓地对全国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在全面整顿的大背景下,经过两三年的酝酿准备,1975年  相似文献   
3.
秦城监狱,因关押中国最高级别的犯人而称为“中国第一监狱”;因“硬件和软件”都与其他监狱不同,而被外界称为“最神秘的监狱”;它改造教育过满清要员、日本战俘和国民党战犯,被林彪和“四人帮”利用迫害过革命干部,又审讯收押过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主犯……如今,秦城监狱又因成为一些贪腐高官的“最后归宿”而吸引着公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4.
近日翻看40年前的日记,有一段政治趣闻。1971年林彪叛逃,摔死在蒙古国,全国掀起批林高潮。当时我在内蒙古巴盟当记者,上面传达的文件里有一句话说:"林彪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生产队开批判会,队长向大家传达说:"这个林彪很坏,他还偷了一件马克思的大衣。"这则政治笑话,使我思考一个问题:"老百姓怎样看政治?"40年了,我们  相似文献   
5.
1967年8月12日,从上海传来毛泽东的批示,使林彪和“中央文革”陷于一片惊惶之中:毛泽东看了《红旗》杂志的“八一”社论,写了“大毒草”三个字!毛泽东批示:“还我长城!”  相似文献   
6.
笃实 《旅游时代》2011,(6):33-34
林彪22岁就担任红四军主力纵队第一纵队司令,与彭德怀、伍中豪、黄公略并称为毛泽东麾下的"四骁将",深受毛泽东器重。年轻的林彪究竟是如何脱颖而出的呢?最早发现林彪军事才能的伯乐是朱德。林彪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广  相似文献   
7.
作者1965年起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全部过程。1992年,他撰写的《在“一月风暴”的中心》,以其亲身经历记载了这场浩劫,回忆了“文革”发动前江青等在上海的活动,“文革”发动过程中的一些情况,特别是上海“一月夺权”,作者被“打倒”囚禁八年以及后来得到“解放”重新工作,并于1975年调离上海赴京的经过。书中详实地揭露了林彪“四人帮”在“文化大革命”中倒行逆施、伤天害理的罪行,也充分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对“四人帮”一伙的坚决斗争,表现了—个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与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8.
9.
《广东质量》2003,(9):98-99
开国将领中,彭德怀和林彪的经历秉性截然不同,但均是战功显赫。本文试图对他们的指挥艺术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10.
贺艳青 《新远见》2010,(1):112-119
总的来说,吴法宪回忆录能够为人们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提供一些资料的线索以及不同的视角。但是,绝不能把他的回忆当成历史的真实。作为林彪集团的成员之一,吴法宪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已经基本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然而在他去世两年以后,他的回忆录的出版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