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13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3篇
旅游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24篇
邮电经济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忧乐观议     
岱烨 《河北企业》2011,(4):97-1
<正>前不久,校友聚会,一行十几人去看望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师。他一生爱助人,救济困难学生。一位书法家送给了他一幅条幅,就挂在客厅的墙上。条幅写的是北宋大思想家、改革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相似文献   
2.
曲双石 《金融博览》2012,(18):20-21
范仲淹说:进亦忧,退亦忧。这句话用在人民币汇率与人民币国际化之间的关系上时尤为精妙。  相似文献   
3.
《楼市》2012,(21):31
"潇洒桐庐郡,严陵旧钓台,江山如不胜,光武肯教来。"在亲临桐庐县后,范仲淹似乎终能了解严子陵不为权贵,独爱"江山"的心意。名士令の严子陵:他曾与光武帝刘秀称兄道弟、同榻而卧;他三番五次驳君王面,诿官避仕躲清闲。他高洁、孤介,宁肯空裹一身才华垂钓富春江畔,不愿曲意与奸佞之臣共谋富贵,一蓑一笠终老泉林间。  相似文献   
4.
谭宏伟 《今日重庆》2012,(12):72-I0072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每每看到范仲淹写的名篇《江上渔者》,往往会浮现出一幅画面,一叶小小的渔舟,  相似文献   
5.
针对1998年我国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及政府和社会为赈灾、恢复灾区经济所做的努力,有必要对宋代范仲淹扩大公共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的救灾思想,及唐代刘晏扩大政府财政收入、开辟税源、运用商业经营原则以恢复灾区经济基础的救灾思想,进行剖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延安古名肤施,为历代兵家必争之重镇,也是汉族和匈奴等少数民族的融合之地。许多历史名人如宋朝的范仲淹曾在此镇守,留下了名垂青史的文治武功。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古老的延安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地方,这里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圣地,成为进步青年向往的地方,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张闻天等党的领导人曾在这个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规模宏大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7.
何忠南 《楼市》2012,(21):66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这是清代诗人刘嗣绾咏富春江的名句,可谓对富春江最美一段——桐庐境内如诗如画的秀美山水的真实写照。初次读到这首诗,我就被深深吸引了。从此,我爱上了诗词,也憧憬上了诗词中描写的桐庐。于是,我也开始了写诗,渐渐变成了同学眼中的文艺小青年。  相似文献   
8.
唐靓 《秘书工作》2007,(7):41-42
《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相似文献   
9.
荣庆  晓松 《中国工商》2005,(3):142-143
北宋皇祐元年(1049)七月后,范仲淹赴杭州上任,路过故乡苏州,与二哥范仲温议定举办义庄,以赈济宗族;十月,义庄办成。第二年九月,其兄范仲温亡故,范仲淹为之作墓志铭;十月,作出《义庄规矩》。其《范仲温墓志铭》记创办义庄一事如此:皇祐元年,我去知守钱塘(杭州),在苏州与府君商议,在我的故里置买了上等好卅地十顷,以此每年赈济宗族之贫困者。这样,即使族人最贫穷的,也小再有挨冻受饿之忧了。  相似文献   
10.
岳阳楼之魅力,不在于高山流水或晓风残月,也不重于丹青书法或管弦声乐,而在于其所独有的豁达的氛围。春夏之交,上楼观游,在乎山水,一湖碧水,卓有凉意。景色变幻,难出范公神来之笔。只是今日游人接踵造访,恐怕是他始料不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