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94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310篇 |
工业经济 | 58篇 |
计划管理 | 276篇 |
经济学 | 589篇 |
综合类 | 307篇 |
运输经济 | 10篇 |
旅游经济 | 16篇 |
贸易经济 | 863篇 |
农业经济 | 85篇 |
经济概况 | 61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72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78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69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64篇 |
2014年 | 144篇 |
2013年 | 221篇 |
2012年 | 208篇 |
2011年 | 307篇 |
2010年 | 180篇 |
2009年 | 214篇 |
2008年 | 296篇 |
2007年 | 277篇 |
2006年 | 272篇 |
2005年 | 168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46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产品内分工与进出口贸易——基于我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济全球化兴起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国际产品内分工为基础的中间品贸易日益盛行,并成为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分年度、分行业地测算了连续14年我国工业行业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并实证研究了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论是:近十余年来,国际产品内分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业各行业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同时,垂直专业化比重(VSS)的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工业行业贸易顺差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4年10月18日至20日,中国与东盟贸易谈判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就自由贸易区谈判中最重要的内容—货物贸易协议达成一致,并于11月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及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这为如期启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铺平了道路,使研究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问题的任务迫在眉睫。本文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后可预期的贸易效益、投资效益及规模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亚运会对广州服务贸易促进作用的理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将极大的促进广州服务贸易的发展,给广州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用.文章利用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和需求贸易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及行业竞争、机遇和政府等方面对此作出理论分析,提出"亚运会影响下的广州服务贸易竞争力模型",在此基础上总结广州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得到一些启示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几年外贸顺差的连创新高,并且进、出口增长的走势与世界经济的联动性日益明显,我国的实体经济已经越来越融入全球经济的大环境当中。同时,我们外贸结构的升级也正在以更快的步伐前进,我国双边贸易的高速增长仍将维持一段时间。中国股市在经历了“2.27”暴跌之后,全球各主要股市随后也遭到重挫。笔者并不认为目前中国的股市对于全球市场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但是全球石油美元的流动以及日元利差交易的变化情况已经逐渐受到国内投资者的重视,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了全球市场的重要一环。在国内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与世界联动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外部因素对于国内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要从其他国家的历史发展经验当中吸取金融安全监管方面的教训。 相似文献
5.
商业信用:基于企业融资动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商业信用是企业从外部市场进行短期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我国上市公司2000年至200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商业信用作为企业外部融资方式的决定因素。实证结果发现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与企业规模、财务杠杆、销售增长率以及国有股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短期银行借款比例以厦毛利润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些发现表明,在我国目前所处的融资环境下。商业信用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融资手段。与银行信贷相比。商业信用具有一定的融资比较优势,作为提供商业信用的企业,对客户的经营状况等信息的了解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进出口总量、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3个角度,应用对称性RCA指数、特化系数等指标,对于21世纪以来中、日、韩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与贸易结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逆差较大,且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对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需求急剧增长;在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在整体上比较优势弱,与日本、韩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分项目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来看,中国位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低端,中国弱势行业多为2国强势行业,中国通讯贸易与韩国通讯贸易在出口上存在竞争。 相似文献
7.
王福成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1(2):27-28
我国被西方国家列入“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在反倾销问题上受到不公平的歧视性做法,使我国的国家利益受到严重损失。本拟就西方国家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实施反倾销的歧视性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艳梅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2,(6):59-63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政府财政赤字通过债务发行还是增加税收来融资是无关紧要的,政府支出与总需求无关。这是因为理性的经济主体会意识到当前的赤字就是将来的税收负担。文章根据我国1981-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李嘉图等价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无论长期还是短期李嘉图等价定理在我国并不成立,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促进作用,逆周期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效的。这很可能是由于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前提条件在我国尚不存在。但实证结果也显示,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远远大于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因此通过减税等政策措施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应当成为财政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从出口大国走向出口强国--1980-2002年全球出口国别格局变化与中国的地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全球出口国别格局的变化为背景,分析20年来中国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双边贸易关系走势,指出中国在已成为出口大国的新形势下,需要以大国的心态来处理国际贸易事务,逐步改变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习惯思维,调整一些因特定环境出台的刺激政策,以解决长期积累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为从出口大国走向出口强国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林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我国林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但是应当看到在增长背后的隐患与不足。由森林认证形成的消费绿色贸易壁垒成为我国林产品出口的一大隐患,若不加以重视,将会逐渐削弱我国的木质产品竞争力;而一旦有关国家强制实施森林认证,将对我国林产品出口造成沉重的打击。本文以木制家具业为例对该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由于我国林产品生产和管理方面没有与国际标准接轨,致使各种法律绿色贸易壁垒从多个方面影响我国食用林产品出口。面对隐患与不足,要积极应对寻求突破,保证我国林产品出口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