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0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介绍     
王满船 经济学博士,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在2000—2005年期间,曾多次主持世界银行、联合国大学等国际机构委托的项目或担任项目咨询专家;2002年,获得联合国大学国际领导学院“领导奖”。出版个人专著、合作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欧洲公共行政学院访问学者。  相似文献   
2.
胡滨 《金融博览》2014,(9):34-34
众所周知,监测预警系统性风险是预防金融危机发生的必要前提.但令人遗憾的是,截全目前,糸统性风险的预警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Tim Besley教授在2009年7月给英国女王写了一封信,回答了女王在访问伦敦经济学院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经济学家没能预测到金融危机?”为了回应女王的问题,英国学术院组织了一次研讨会.会后写给女王的信中说:“女王陛下,很多原因导致了没有人预测出危机的发生时间、程度及严重性,没能避免危机的发生,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未能从国内外诸多智者身上集思广益,从整体上来理解系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报摘     
《中国外汇管理》2010,(15):11-11
当前美国失业率高达9.7%,一些亚洲国家在前数十年间的表现值得美国借鉴。这些国家了解创造就业必须是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政府为此在优先考虑和调配各种社会力量上起着战略性作用。由伦敦经济学院RobertWade完成的对东Ⅱ工业发展的详细调研发现,这些国家之所以扭转了上世纪70~80年代糟糕的经济形势,主要得益于政府有效介入了加工制造业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环球财经》2008,(11):12-13
伦敦经济学院教授理查德·塞尼特(Richard Sennett)日前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谈金融风暴。他说.我们正进入金融社会主义(financialsocialism)时期。  相似文献   
5.
《董事会》2009,(7):19-19
伦敦经济学院(LSE)曾经风靡于美国年轻学者圈子,不少英国学生开玩笑说,美国学者说“去看欧洲”就是指去LSE。诺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6月8日再次来到伦敦经济学院,作为利奥尼尔·罗宾斯(Lionel Robbins)纪念讲座的主讲人。克鲁格曼试图回答两个重大问题:为什么经济学家没能预见危机?世界经济将如何走出衰退?  相似文献   
6.
索罗斯退休了,各国货币可以睡个安稳觉吗?事实上,在英镑、泰铢、港元、日元的历史中,早已烙上了“大鳄”的印记。“大鳄”也有孱弱的少年时代。1947年,17岁的索罗斯在伦敦经济学院读书期间,摔断了腿。为了每周3英镑的生活费,他要拄着拐杖,在战乱中四处寻求资助。拮据的生活导致索罗斯对货币产生了极致的爱和恨。“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我只是心安理得地承认这一点。”1992年9月,当年那个拄拐的少年掌握的基金袭击了英镑,最后英国政府屈服,宣布英镑退出欧洲汇率体系。此后20年间,他又先后狙击了泰铢、港  相似文献   
7.
《商务周刊》:您对4月2日的G20伦敦峰会怎么看? 霍华德·戴维斯(Howard Davies):它比很多人预想的要更成功。在峰会召开前,法国和德国做了一些愚蠢的举动。他们太想施加自己的政治压力,我原本担心他们可能会牺牲峰会的成果。另外一个潜在的阻碍是直到最近才消除的,即美国奥巴马团队中还有一些职位没有填补,因此主办方英国担心美国没有一个完整的团队来参加峰会,好在结果让人满意。峰会公报是一个重要的成果,涉及了很多重要话题。各方达成的共识也比我此前所预想的要多。综合来看,这是一次成功的峰会。当然,其经济成效尚需时日才能显现。  相似文献   
8.
远见书介     
萨缪尔森曾说:“有时候的确看来如此、我们最优秀的学生可谓是无所不晓,但就是对常识一无所知。”现实中,真能把经济学思想史上许多常识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的学生甚至老师并不多见——虽然这并不妨碍他们使用甚至滥用。对于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马克·斯考森写的《现代经济学的历程》一书填补了,空白。这本书在出色地描绘出经济思想发展脉络的同时,也介绍了许多学习经济学的人们应该清楚但却不太熟悉的知识,如什么是达尔文经济学、什么是女权主义经济学、《新帕尔格雷夫大辞典》如何产生、何人创办伦敦经济学院等,并对这些内容涉及到的其他背景知识也一并交代。  相似文献   
9.
约翰·希克斯,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1904年4月8日,希克斯出生于英国英格兰的瓦尔维克郡。192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数学学位考试后,转入对“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学习,1925年获硕士学位。1926~1935年,希克斯到伦敦经济学院任助教,后来又任讲师,其间于1932年获取伦敦大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媒科技》2010,(2):117-117
安东尼·吉登斯是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前院长、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研究员、英国上议院议员。他建议:首先要将气候变化纳入日常生活;其次要避免政治上的两极化,即支持与反对的严重对立;再次要给企业、消费者和政治领导人以激励,并做出行动导向和创新性的努力;最后要将气候变化纳人地缘政治各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