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3篇
计划管理   73篇
经济学   29篇
综合类   11篇
运输经济   2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9篇
农业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62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地产导刊》2007,(12):10-10
近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在京发布《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值得关注的是。城市住房成了衡量城市是否宜居的一项重要标尺。此前,《标准》通过了建设部验收,这也是国内首个由专业机构发布的宜居城市评价标准。《标准》分别由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逐渐产生变化,旅游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而根据信阳的城市特点,建立生态经济,促进本地商贸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逐渐成为趋势。只有符合本区位优势、抓住自然生态特点、本地特色,以及当地人文景观,不断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模式,才能将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相结合,继而更好地促进信阳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江西景德镇市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坚持"山水、文化、生态"特色,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科技创新不仅实现节能低碳,也助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江西省玉风瓷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万秀英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目前生产骨质瓷和高白釉瓷2个瓷种,五大系列近1000个品种,年产5000万件,次品率合计近10%,折算成重量年产废瓷1750吨,数目惊人。  相似文献   
4.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是中国第一个以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区域规划,它的颁布与实施对苏南发展有重要的战略决策和指导意义,意味着苏南五市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开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对镇江而言,既有发展的良好机遇,又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镇江在苏南现代化建设中所处的优、劣势以及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探讨应对策略。在苏南现代化建设中,镇江要发挥好优势,克服不足,抓住机遇,减少威胁,与苏南其他城市同步实现现代化。一是抓住机遇,创新发展思维和模式;二是发挥特色优势,在同台竞技中扬长避短;三是挖掘环境资源,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台州市黄岩区建设局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项民生实事工程,倾力打造宜居城市,在改善市容市貌、城乡一体化、住房保障、农房改造方面取得很好成绩,其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曾经以黑色、污染闻名的老工业城市,近年来太原市紧紧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特色文化名城和现代宜居城市"战略目标,不断加快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步伐,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巧手绘就了龙城新画卷,  相似文献   
7.
向明 《东南置业》2011,(4):11-11
今年,福州市政府花巨资整治市区75条内河。这是为民办实事、创文明宜居城市的功德之举。内河整治,将给沿河居民生活带来质的提升;内河整治,将为福州经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内河整治,将让“水景房”成为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建设中国宜居城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围绕发展目标,从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厚重、生活舒适便捷、环境优美怡人、安全有序稳定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宜居城市的巩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2006年7月,国务院批准了《天津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天津“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的发展定位。《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然而,天津作为一个老工业化城市,要打造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宜居高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产物,我国“十四五”规划也充分强调了未来持续完善大中城市宜居宜业功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在基本内涵、评价体系及实践路径等关键领域展开文献梳理和回顾,有效归纳生态宜居宜业城市的深刻内涵与特征,明确近年来学界关于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选择和评价技术运用,归纳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建设的实践模式和对策建议,最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评述,并对未来关于生态宜居宜业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和发展趋势等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