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1篇
工业经济   24篇
计划管理   34篇
经济学   30篇
综合类   32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32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接近尾声,巨额的建设资金转化为电网经营企业巨大的固定资产。面对急剧膨胀的农网资产规模和管理机制的转变,电网公司在经营管理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如何化解经营风险,实现农网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为电网经营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保值增值难在何处?1、理不清的连带责任。网改后,农电企业资产迅速增多,产权范围扩大,安全责任延伸。从湖北省荆门市近三年发生的37件官司看出,有80%以上的诉讼案件源自农村的用电安全事故。在原来的地方三级管电组织撤销,保护电力资产安全的重任全部落在了供电企业肩上的背景下,供电…  相似文献   
3.
无过错责任”又称“无过失责任”、“客观责任”、“危险责任”、“严格责任”或“特殊侵权民事责任”,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应当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确认责任准则。执行这一原则,主要不是根据责任人的过错,而是基于损害的客观存在,根据行为人的活动及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它是一种不完全具备一般侵权民事责任的成立要件,也不一定直接由实施违法行为人承担主要责任的法律责任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采用何种归责原则,事关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权益及普遍公众的公共利益.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领域的适用打破了知识产权权利人和公共利益的平衡,影响了知识产权制度平衡机制的正常运转,歪曲了知识产权激励机制的本意,束缚了一般民事主体创造知识产品的热情.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知识产权领域的适用有其天然的弊端和不足,而TRIPS协议第45条也并未将该原则作为一般原则来对待,即便按照民法学方法分析,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也不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5.
无权代理的责任性质是法定担保责任和信赖责任,其归责基础为无过错责任,但其责任范围是履行利益还是信赖利益,取决于代理人有无过错.对该规定应进行目的性限缩解释,形成对积极信赖责任和消极信赖责任协调保护的双重结构,以填补规范漏洞.相对人为恶意时代理人内部免责,但要对被代理人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6.
与欧盟关于机动车民事责任的指令相同,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采用强制保险的规定,无过错责任原告且责任范围也包括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7.
刘战涛 《时代经贸》2014,(4):238-239
我国知识产权侵权案件逐年增加,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正确处理知识产权纠纷,首先和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确定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这个问题的法律理论和实践是中国长期存在争论的课题。本文对过错原则和无过错原则进行系统分析,并考察TRIPS协议及不同法系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结合我国现状,分析这一在理论研究及审判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期对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归责原则是在交通事故发生造成损害结果后,当事各方如何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基本准则。损害赔偿归责原则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原则不同,前者为归责的标准,后者受前者制约;只有先确定归责于谁,才能确定如何赔偿(包括全部赔偿、限定性赔偿、惩罚性赔偿)。归责原则是侵权行为法的核心问题,而确定合理的归责原则能指导侵权纠纷的归责,充分体现侵权法的全部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9.
叶承芳 《中国市场》2011,(5):128-131
在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中,虚假陈述责任主体众多。由于这些责任主体在信息披露中承担的工作及发挥作用不同,他们对于所披露信息真实性的注意义务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的虚假陈述责任主体应当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对发行人、发起人与实际控制人等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对其他虚假陈述责任主体应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不断出现的污染事件,喊打之声日益升高。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是法律的要求,是民心所向。但也要看到,环境问题成因复杂,解决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要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现实,区分不同情况,依法、理性地加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长期的历史污染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时代产物,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与客观性。法律对环境污染责任的判定,也历经了从过错责任归责到无过错责任归责的发展过程。过去不认为是违法的行为,由于新的法律、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