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12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6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建生 《经济论坛》2007,(10):88-89
80年代中期以来,罗默、卢卡斯、格鲁斯曼和杨小凯等人致力于研究创新在经济系统中出现的方式和知识积累对经济系统增长的影响,构造了一系列增长模型,并创立了新增长理论.他们认为,知识可以提高投资的回报,而投资回报的增加又反过来促进知识的积累.人们可以通过创造更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以及产生出新的和改进的产品和服务来实现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杨小凯,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澳大利亚籍华人,他以创立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巨大成就,曾经在2002年和2003年两次被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  相似文献   
3.
国彦兵 《国际贸易问题》2005,1(1):126-128,F003
著名华裔经济学家杨小凯教授独创了超边际分析方法,提出了新兴古典经济学,并运用这一新的分析方法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对国际贸易新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拟对此进行简单介绍,谨以纪念杨小凯教授。  相似文献   
4.
人事     
《经济》2004,(8):14-14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改变,后发劣势的增加,曾经是后发国家最优战略选择的日、韩模式已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盲目模仿反而会造成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而作为当前最优制度选择的西方成熟的民主市场经济加宏观调控体制,则由于国情相异太大,后发国家难以模仿;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次优战略选择的民主宪政加自由市场模式就成为大部分后发国家当前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将将  樊纲 《生产力研究》2004,(8):i003-i004
7月7日,杰出的华裔经济学家杨小凯先生辞离人世;7月30日,一代经济学大师董辅礽先生不幸逝世。作为一份致力于为中国经济学的繁荣,为中国经济学人提供尽可能完美服务的国内知名经济学刊物,本刊全体同仁对两位著名经济学家的不幸逝世深感悲痛。惜乎,小凯先生在世时,本刊未能有缘相遇,而今天人永隔,着寮令人抱憾不已;悲乎,作为本刊是早的顾问之一,董老辅礽先生长期对本刊热情关注,悉心指导、支持,而今先生驾鹤西去,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众的师长而深感悲痛。为悼念两位先生,本刊特发表《杨小凯:巨星的陨落——纪念》(作者:将将)和著名中青年经济学家樊纲博士提供给本刊的专稿《念董辅礽老师》一文,以表达我们对两位先生的敬仰之情、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7.
《英才》2007,(8):60-61
吴志阳说现在他与父亲的关系就像是“合作伙伴”。 已故经济学家沃森曾提出过一个有名的观点——“CurseToTheLateComer”,可直译为“对后来者的诅咒”。同样已故的经济学家杨小凯将其称为“后发劣势”。  相似文献   
8.
后发劣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小凯 《新财经》2004,(8):120-122
7月7日,著名华裔经济学家杨小凯因病辞世。作为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杨小凯曾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布坎南赞誉为“当今最好的经济学家之一”。对于杨小凯先生站上诺贝尔经济学奖领奖台的一日,华人经济学界充满期待。然天妒英才,斯人于人生第56个夏天撒手人寰。杨先生一生经历传奇。因1967年中学时发表《中国向何处去》一文入狱10年。1978年出狱后,恰逢恢复高考,杨小凯直接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录取为实习研究员,后曾在武汉大学执教,继而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1989年,杨小凯就任澳大利亚莫纳什(Monash)大学经济系讲座教授,后成为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递增报酬和经济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他的《专业化与经济组织》、《经济学原理》等多部中英文专著影响深远。2000年4月,他在北京关于《后发劣势》的演讲,引发了他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林毅夫教授的争论。这场高水平的争论,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展现了最具原创性的洞见,让更多人理解了技术模仿和制度创新的深层内涵。本刊对这份在学界颇受争议又传播甚广的文献进行了节选,刊登于此,以飨读者,更以此表达对杨小凯先生的纪念。  相似文献   
9.
7月7日,本是一个特殊的纪念日。就在这天中午,我得知小凯先生离开的消息,心如刀绞。那种感觉,就像心中的整个世界被人掏空了,精神支柱一下子被人硬生生折断了。我甚至不知道该干什么。记得  相似文献   
10.
1981年冬天,我为了解决全国钢材最优分配的课题在国家计委信息中心上机。每到半夜时分,当我离开机房的时候,总看见还有一个人在那里忙碌,他就是杨小凯。当我得知他正在撰写“经济控制论”,不由得大吃一惊。我是自控专业出身,尚且没有勇气业写经济控制论,小凯连大学都没有上,他能行吗?可是事实很快告诉我,绝对不能低估了小凯的学习能力。他是那么执着、痴迷,每天从早到晚,苦读不已,简直把学习当作了最大的享受。那段时间我们常常一起讨论。刚开始的时个他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