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6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14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邮电经济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产业》2006,(1):37-37
近日,“中国发明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以及老领导倪志福、聂力等部分协会创始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表彰了首届“发明创业奖”获奖者50名,其中,10名特等奖获奖者被授予“当代发明家”荣誉称号,并表彰了“促进发明事业优秀工作者”获奖者30名。会议期间,举办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明家论坛”,并向全国社会各界科技人员、工人、农民、青少年和一切热心于发明创造事业的干部、群众发出了“自主创新、富民强国”倡议书。  相似文献   
2.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并不断融合的时代,科学与技术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把握未来技术的本质特征,把握技术创新进化的规律,将有助于推动技术的健康发展,服务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持续发展,促进人类文明和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亲笔题写园名的“中国科学院杭州科技园”近日在浙江杭州隆重举行开园仪式。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沈文庆院士、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德明出席并致辞。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沈阳分院、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局、杭州市科技局、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杭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等领导以及杭州市有关企业家代表前来祝贺并参加开园仪式。  相似文献   
4.
曹东辉博士,三一重机有限公司研究本院院长,1987年,师从路甬祥教授取得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博士学位;1988年,赴日本上智大学做访问学者;1989年,受聘于日本科学技术厅  相似文献   
5.
慕名 《中国电信业》2008,(12):17-17
11月10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及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专家一行前往中国移动调研。路甬祥指出,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学研用联合创新,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技术演进发展,提升中国通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在全球的竞争力。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党组书记张春江向路甬祥汇报了中国移动的总体发展情况、技术创新成果和TD-SCDMA的建设运行和演进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金波 《浙商》2009,(11):22-22
在5月明媚的春光中,浙江日报迎来了创刊60周年的日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等致信祝贺。习近平在信中说:“值此浙江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我谨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产业》2007,(11):19-20
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成立大会暨高峰论坛上,曾培炎.许嘉璐.路甬祥.陈至立.张怀西.周济,万钢.李荣融.吴晓青等领导以贺信、讲话等方式,对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的成立表示了祝贺,对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加强产学研结合提出了希望和要求。[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中俄科技园建设工作散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国参加科技园建设 200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路甬祥访问俄罗斯.路甬祥院长参观了俄罗斯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与俄罗斯有关方面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接触.路甬祥院长对俄罗斯科学界的科学研究精神、文化氛围、对世界科技发展做出的贡献,以及中俄科技合作的重要性给予高度评价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2013年9月29日,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座谈会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会议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名誉会长路甬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强调在当前形势下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意义,并勉励即将产生的新一届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在新的起点上再创佳绩。  相似文献   
10.
《科学决策》2008,(10):10-11
科学发展是中国和谐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文明持续进步的必由之路。科学发展必须要不断地认识规律,遵循规律,必须要开放合作,同时也要坚持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另外,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有全球视野,同时要前瞻未来。展望未来50年,将会有20亿甚至30亿人口摆脱贫困,实现小康,进而实现现代化,这的确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事件、大变革。这会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也必然会对全球资源、环境和整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