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3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48篇
经济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运输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34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28篇
信息产业经济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选择     
易强 《环球财经》2008,(11):32-35
“麦凯恩找到了自己,但似乎有点太晚了。”10月16日凌晨,在看完美国总统候选人第三轮、也是最后一轮辩论之后,美国的政治专栏作家戈登(Craig Gordon),在他的博客上敲上了这一行字。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美国托运人”媒体专栏作家菲利普·奎(PhilipKuai)谈到中国的集装箱运输业和港口码头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蓬勃发展,同时也指出幅员辽阔的中国内地的工厂和潜力巨大的市场与港口之间密切联系所必须的公路,尤其是铁路运输基础设施却显得落后。于是他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中国的铁路和公路发展步伐能否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赶上和满足贸易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要求?”尽管他的观点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确实值得国内同行们参考研究。从总体上讲,堪称交通运输“老大”的铁路运输行业一直担任沿海和内河港口与内地之间的交通运输…  相似文献   
3.
正早在2008年,中国的城市建设,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给《纽约时报》的著名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一次中国旅行之后,他发文督促重启美国。重启什么呢?就是重启包括交通在内的国家基础设施优势。几年之后,中国依旧既是当今世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最快的国家,又是交通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截至2013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上旬,《中国企业家》主编牛文文分别与英国工业联合会总干事迪格比·琼斯(Digby Jones),《财富》杂志国际版编辑罗伯特·弗里德曼(Robert Friedman),《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托马斯·L·弗里德曼(Thomas L.Friedman)在不同场合进行了关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下一步”的对话。以下是对话摘要。  相似文献   
5.
“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有时候,两者的力量说不上谁更大。” ——《纽约时报》资深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席卷神州大地的“绿色革命”可谓蒸蒸日上,也在世界上树立了中国作为“绿色大国”的印象。《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就曾将中国的“绿色革命”看作是21世纪首个十年结束时“最重要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一休 《大众商务》2008,(5):49-49
芙蓉姐姐是一个懂得孝敬和感恩的年青人,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目标,希望成为专栏作家,希望成为舞蹈健美教练,希望轰轰烈烈。所以她采用非同寻常的方法得到了应有的名声,闯出了自己的独特道路,芙蓉姐姐说“需要趁着年轻去闯荡”,并且芙蓉姐姐“喜欢高风险高回报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戴维·皮林说:"已经有人担心,中国可能会‘未富先老’。当然在衰老之前,中国首先得确保自己不会被‘毒雾’呛死"。乍一听,这话刻薄而又恶毒,不过仔细琢磨,倒是逆耳忠言。2013年新春伊始,我国广阔的天空便被蔓延多日的雾霾笼罩,呼吸道疾病等"雾霾症状"患者骤增。钟南山院士直言不讳,灰霾天比吸烟更易致癌,此言  相似文献   
9.
很多读者看《企业忠良》就是为了看宁高宁的专栏对于关注中粮集团内刊的人来说,《企业忠良》有一个最大的疑问:何时才能成为真正的月刊?这要问专栏作家、中粮董事长宁高宁了。自2005年4月创刊至今,《企业忠良》没有哪一年出满了12期——2005年、2007年各9期,2006年11期。并非编者不想,只是为了保证每期都能有王牌栏目宁高宁专栏,只好  相似文献   
10.
《经济导刊》2007,(4):16-16
中国A股在过去一年急升逾倍,股民陷入疯狂状态.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高官屡对"投机热"和资产泡沫发出警告,多位著名经济学者亦敲响警钟.而《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Chi Lo却对中国股民大派定心丸.作者认为,中国强劲的基本经济因素为股市提供了前进的动力;而超过30万亿元人民币的充裕游资亦成为股市攀高的强大后盾.中国投资者的确大有理由看好股市,而中国监管者对泡沫出现的担心"似乎来得太早".作者预期,中国股市在短期内或会回调,但牛市局面不会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