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尖锐     
姜苏鹏 《英才》2016,(4):104
没有人能够解释,为什么骷髅爬满窗子,为什么茶壶的表情这样怪诞,为什么女人穿的如此妖艳?不合逻辑的戏剧化,令人费解的形式感,使英国画家布拉很难被大众所接受。不顾一切的个人反抗,深信现实社会中存在腐败和恶习,布拉有意无意的尖锐,像附在骨头上的蛆虫,令人坐立不安。1931年,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正在肆虐全球。那个写出鸿篇巨制《历史研究》的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评价这一年的世界形势时认为,"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  相似文献   
2.
中国就像一艘破冰船,只要操作得当,没有狂风坚冰能够阻挡其前进未来不可预测吗但正如俗话所说,万一梦想成真呢?与2014年相比,2015年缺乏大起大落的戏剧性。有两个基本判断:世界形势总体平稳,因为该来的已经来了,而全球战争的可能性为零;中国经济表现出独特势能,全球作用凸显。  相似文献   
3.
曹智慧 《浙江经济》2011,(24):57-57
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似乎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长自然有烦恼,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准确分析客观环境的形势变化,并且从行动上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才是成熟的真正标志。国家崛起也必然有代价,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中国应该如何认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并相应调整内外政策,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中国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崛起?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日前表示,目前不宜轻言刺激政策的退出,但应积极着手研究。中国刺激政策的退出一定会根据世界和中国的情况择机决策,平稳退出,实现“软着陆”。王军说,一国经济政策的取向最终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决定。当今世界形势极其复杂,有的国家在准备加大刺激政策的执行力度,有的则已开始退出或者是部分退出自己的刺激政策,  相似文献   
5.
疫情尚未看到结束的迹象,世界形势一直不停变幻.站在2021年和2022年的交界处,回望和展望多少都有点迷惘—— 巨头和个体均难逃旧账,数额不断突破想象:年初,阿里巴巴因垄断被罚182.28亿元;岁末,薇娅因偷逃税被罚13.41亿元. 企业的悲欢也并不相通,有人高歌有人痛哭:宁德时代鲜花着锦,隆基股份烈火烹油;新东方艰难...  相似文献   
6.
世界形势,苍狗白云。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市场动荡后,各国开始反思并尝试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愈加重视由创新主导的经济活动。在此背景下,世界进入创新全球化时代,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使得生产要素所围绕的不再是物质本身,而是资本、技术、人才为代表的创新资源;而链接、并优化配置各地创新资源的,则是以“空中飞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人脉网络。随着创新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经济赋予了人脉网络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王芳 《发展》2011,(4):87-88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我们党根据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和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新挑战,站在时代全局和国内大局的高度,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8.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9.
美国《财富》杂志网站1月29日文章,原题为:"脱钩"时代,企业需要新的中国战略.虽然美国领导层已发生变化,但美中这两个经济大国间的贸易紧张关系似乎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恢复.人们还越来越担心这种紧张关系可能影响其他贸易伙伴,如澳大利亚.因此,大多数跨国企业管理层都在思考一个关键问题:在一些人断言"脱钩"的世界形势下,我们如何...  相似文献   
10.
读书     
张海华 《宁波通讯》2014,(20):92-92
<正>○《苏共亡党二十年祭》对苏共败亡教训作了系统精深的思考。只有科学、深刻地反思,以史为鉴,历史悲剧才能以历史的进步来补偿。作者以深刻的分析和思辨能力,对照前苏联和中国当前及世界形势,全方位解读和研究苏共的失败,同时也是寻找我们党肌体上可能潜伏的"病灶",具有很高的理论指导意义和执政参考价值。(作者:黄苇町,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