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或工程技术方面最高的学术称号,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的金字塔顶。然而,我国的院士制度是在借鉴苏联有关经验、沿袭我国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市场化的新需要。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院士制度改革。时过一年,院士制度改革始终没有迈出决定性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泽边 《东北之窗》2014,(10):61-63
钱令希,我国工程力学专家、著名力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计算力学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的开拓者。历任大连市政协第二、三、四、五、六届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委员,全国人大第三、四、五、六、七届代表。1991-1995年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0年,又被评为大连市特等劳动模范。1987年9月,他接受以比利时国王名义授予的比利时列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94年香港理工大学授予他"杰出中国访问学人奖励计划"奖;1995年他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8年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2005年,大连市政府为他颁发了"大连科学技术功勋奖"的最高奖——大连市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3.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国情下,走出一条依靠科技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路甬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关键是要进一步明晰科技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发展市场经济,农业资源区划用处不大了;有人说资源要加强管理,区划可能告一段落了;有人说市场经济越发达,资源区划工作越重要,关键是要转变观念,明确目标。谁是谁非,值得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物链接:谢伏瞻——曾在《人民日报》社工作,在普林斯顿大学做过访问学者。1986年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1999年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2006年10月被任命为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兼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顾问。  相似文献   
6.
吴阶平,1917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95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科,1936年获燕京大学理学学士并考入协和医学院,1942年获美国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从1949年起,在北医第一附属医院的外科病房中,以5张病床起步,发展新中国的泌尿外科事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美国泌尿外科学会荣誉会员。他被多家大学、研究院聘为名誉教授、名誉校长。1995年5月,当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学部在近日出版的《2008科学发展报告》上指出。调整能源结构已经刻不容缓。报告提出,我国21世纪上半叶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可由五方面组成。即:继续发挥煤的重要作用;开源节流。保障石油与天然气供应;充分发展水电与核电;大规模发展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大力支持未来新型能源的研究发展。主要建议:一是沿着减小煤炭份额,  相似文献   
8.
院士寄语     
赵忠贤,物理学家。1987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超导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忠贤院士长期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探索高温超导电性研究。1983年开始研究氧化物超导体BPB系统及重费米子超导性。在Ba—La—Cu—0系统研究中注意到杂质的影响,并于1987年初与合作者独立发现了临界温度为92.8K的钇钡铜氧超导体,震动了世界。  相似文献   
9.
10.
人物介绍:卢强,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动态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2003年当选IEEE Fellow;2006年当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2060年碳中和已奏响中国能源发展最强音,围绕这一目标,一场有关经济、能源以及技术体系的伟大变革就此拉开大幕。碳中和已是既定目标,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也是必然方向,但有关碳中和的实施路径,仍然有待进一步清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