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37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28篇
财政金融   3495篇
工业经济   1501篇
计划管理   6037篇
经济学   2469篇
综合类   1322篇
运输经济   269篇
旅游经济   28篇
贸易经济   4916篇
农业经济   582篇
经济概况   2330篇
信息产业经济   472篇
邮电经济   371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327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449篇
  2015年   675篇
  2014年   1667篇
  2013年   1447篇
  2012年   1666篇
  2011年   1877篇
  2010年   1590篇
  2009年   1749篇
  2008年   1712篇
  2007年   1409篇
  2006年   1134篇
  2005年   1264篇
  2004年   1280篇
  2003年   1229篇
  2002年   804篇
  2001年   562篇
  2000年   511篇
  1999年   198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已有文献认为失败学习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作用,但失败学习通过何种途径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研究并不完善。基于失败学习理论,引入资源拼凑和机会识别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失败学习影响企业绩效的多路径模型,探索失败学习对企业绩效的驱动路径及内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失败学习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积极作用,资源拼凑和机会识别分别在失败学习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资源拼凑和机会识别在失败学习对企业绩效驱动过程中存在链式中介作用,战略柔性能够强化资源拼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正向调节资源拼凑的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拓展了失败学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对企业复苏和成长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李仁强 《价值工程》2019,38(15):73-80
国内高速铁路建设里程逐年增加,运营时间越来越长,营业线既有隧道相继发生病害情况,病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纵向或横向衬砌裂缝以及拱顶局部衬砌脱空。本文依托工程实例,对既有运营高铁检查维护中发现的隧道衬砌病害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确定病害对隧道运营的安全影响,并制定了整治方案,通过整治实践,确定分析结果准确,采用的整治方案满足运营高铁维修天窗内整治的要求,整治方案简单、快速、有效,对同类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1,(4):F0004-F0004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和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刊载自然资源经济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学术性期刊,是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会刊。《中国国土资源经济》创刊于1983年,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和新时期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先后四易其名,2004年元月定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本刊2004—2008年被评选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4.
软件企业是指以软件或软件技术为基础进行相关服务的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越来越重视通过软件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软件行业成为投资的热门领域。本文针对当前软件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财务尽调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软件企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6.
7.
沈春燕 《市场周刊》2020,(17):0211-0211
文章主要根据我国某城市地铁运行线路内站级AFC系统的软件管理为探讨依据。分析站级AFC系统软件管理日常工作中最主要的工作软件测试以及软件下载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大健康时代的到来,对于公共卫生有了更高的要求,医药改革正在积极推进,本文针对卫生计生系统的内部风险识别进行了判断,推出了相关的制度和管理办法,降低内部审计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把握颠覆性技术识别与预测方法研究进展,首先对颠覆性的内涵、特征和运行机制进行论述;然后,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将识别与预测方法分为5类,分别展开详述;最后,对各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已有颠覆性技术识别与预测方法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所有识别研究方法均围绕颠覆性技术的外部影响或内在特征中的某一方面展开,并未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未来,应综合把握颠覆性技术内外部特征,构建全面、系统的识别与预测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