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0篇
计划管理   30篇
经济学   3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李洪伟 《活力》2005,(6):32-33
依兰古城,风光秀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脉三山聚首,演绎着四时交替;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四水交汇,哺育了万物生机。上个世纪80年代,依兰曾因城镇建设崭露头角而成为闻名全省的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但进入90年代后,在各地竞相兴起城市建设热潮的时期,依兰却如小脚老太太走路,碎步蹒跚,被兄弟市、县远远抛在了后面,跌为城市建设的后进者。老百姓编了几句顺口溜来形容依兰当时的城镇面貌:“夜来水,巷道高,厕所埋汰、大冰包”,“晴天路上灰尘扬、雨天巷路是泥塘”,“塑料纸片满天飞,街巷满地垃圾堆”。加之市场秩序、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损害了城市形象,阻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干部职工反响强烈。  相似文献   
3.
唐寒 《活力》2004,(8):32-32
依兰县地方税务局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税收这一中心,全面落实省、市地税工作会议精神。局长郎延波把“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作为着眼点,大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发展,取得了时间过半,税收过半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4.
唐寒 《活力》2004,(8):31-31,34
2003年、2004年,依兰县审计局连续两年被县委授予“先进党支部”光荣称号;被县政府评为“帮村工作先进单位”、“档案工作一级单位”;被哈尔滨市审计局授予“全市审计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被哈尔滨市档案局评为“档案目标管理省级优秀单位”:被省审计厅评为“通联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文明办授予“文明单位标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经济与农业经济是天生的一对“孪生兄弟”,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血缘”关系。作为依兰县农村信用经济的主体——农村信用社,在履行服务职能、支持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怎样?其自身发展存在着哪些主要问题?如何解决农村信用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是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三农”工作的关键一环,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对促进金融支付体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升级和创新,刺激农村消费,改善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依兰县的农村绿化概括,论述了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以及村屯绿化设计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王春生 《活力》2009,(5):9-9,14
依兰县地处三江平原西部,西距哈尔滨市251公里,东距佳木斯市76公里。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脉三山聚首之地,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四水交汇之处,版图状如枫叶,形似蝴蝶,总面积4616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132个行政村,总人口40万。近年来,依兰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9.
张万平 《活力》2007,(10):12-13
2007年,依兰县确定了1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1镇13村),比去年增加了3个。其中省级试点村6个,省市级兼顾试点村5个,市级试点村2个。试点镇达连河镇既是省试点又是市试点。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黄玉坤 《活力》2014,(1):18-18
随着依兰县招商引资和各项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县属企业转制后走向经济发展的良性轨道,有6户全国百强企业先后落户依兰,依兰的经济社会步入较快发展时期。新一届县委政府正确分析、准确判断我县所处的发展阶段,自我加压,确定了“全面跃进全省十强县和着力打造龙东地区强势崛起的中等名城”工作目标,县四个班子领导在团结带领全县干部职工群众推进这一宏伟目标的同时,认真贯彻十八大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高度关注民生、民利、民本,深入实施“民生民利要素升级战略”,把突出解决好弱势群体生产生活保障问题作为本届县委、县政府执政和行政的核心理念,在“两节”来临之际,县四个班子领导深入到部分年事已高和身体多病的40、50职工家中,为他们送去生产致富项目信息和党政的关爱,使依兰社会更加和谐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