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以江苏地区某电视台某频道为例,介绍了在《劳动合同法》这一框架下,如何合理合法处理与从业人员的劳动关系,对所采用的频道聘用(劳务派遣)、借调、招募实习大学生等用工形式进行了利弊分析,对如何规范频道用工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2008年3月,我公司与甲公司签订了一份加工合同,我被借调到甲公司作技术指导,并与甲公司签订为期6个月的借调合同,合同约定借调期间的工资由甲公司支付。  相似文献   
3.
1978年8月,时任海西州文化工作站站长的张家斌同志(1986年内调上海,已退休),发一借调函给柴达木汽车修理厂革委会,借我去州文化工作站工作.  相似文献   
4.
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冲出去。钱钟书《围城》里的这句经典名言,用在借调上竟也是如此适合。如果我们将城内的他们看成一个群体,那么,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哪怕是一声叹息,反映出的都是制度层面的现实。但是,从来就没有冰冷的制度,每一个宏大叙事的背后,其实都背系着一个普通群体的命运流转。在目前阶段,从借到调,不仅意味着一种身份的改变,更是两套运行规则的转换。作为中国官场中一个公开而又隐蔽的亚群体,在权利没有获得正规制度保护的前提下,被借调者的背后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现实生活?这个亚群体又呈现出了哪些有别于其他的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米星娜 《理财》2021,(2):59-60
借调现象在当前各级单位普遍存在,尽管其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通过对借调现象的现状进行研究,多角度地分析其利弊,进而提出了规范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借调普遍存在于各政府机关.借调的出现,归因于借入单位的行政权威、借出单位的利益诉求以及借调人员的复杂心态.伴随着借调,也滋生了一些问题:借调人员缺乏归属感,不利于自身发展;机关单位过分依赖借调,导致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加重了借出单位的负担;借调给腐败提供了土壤等等.因此必须通过法律制度来约束借调,构建公务人员能进能出的机制,对专业性较强的岗位通过聘用制形式来逐步解决借调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前,员工借调普通存在于各级农信社。借调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尴尬。有人用"悬在城市的漂移族"来描述借调人员:职位不稳定,去向处于"漂移"状态。这种现象已成为当前农信社的难点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妥善解决。一是制度应健全。从制度上规范借调行为,对借调的地位、作用、条件、程序、时限、标准、借调人员日常管理和权益保护、借入单位与借出单位的权利义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漂泊的时光     
<正>1998年我加入农信社的队伍之中,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借调到县上银监办工作,从此开始了我漂泊的时光,不知不觉这一漂就是十年。从农村信用社到银监办,我的工作角色从一个被监管者转变为监管者,这是一个需要适应和学习的过程,有点儿像第二次择业的感觉。银监办人员少、工作头绪多,借调人员必须是一个实干家、一个多面手,从报表报告、风险分析、市场准入,到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等日常工作都得熟练。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多向同事领导学习、请教,逐渐掌握了银监办的日常工作内容,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单  相似文献   
9.
王习农 《经济与管理》2011,25(11):14-18
在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竞争不断加剧的形势下,投资促进已经成为各国非常重视和着力发展的工作。各国从本国实际出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投资促进体系组织模式。中国投资促进发展相对滞后,有必要对国际投资促进体系组织模式进行综合考察分析,以利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何伟明 《嘉兴学院学报》2006,18(Z1):229-232
重点探讨了劳动争议案件在劳动合同法律关系定性基础上适用私法原则和具体条文的若干问题,澄清了在法律实务中应当以肯定的观点来回答劳动争议是否适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问题.此外,本文还提及人员借调和劳动合同概括转让所产生劳动争议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