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梭是18世纪启蒙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社会契约论的集大成者。他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思想,可以看作他全部政治法律思想的精华,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其理论的实现缺乏现实性,但他的思想为正确理解民主提供了理论意义,并提醒我们隐藏在现代政治制度根源上的人民主权危机。  相似文献   
2.
肖朗 《黑河学刊》2011,(12):62-64
执政党执政是在执政党—国家—社会的政治架构中展开的,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规律性的政治活动过程。因此执政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处理好自身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因此必然要求权力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这种关系决定了政治的合法性基础是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决定了执政党的权力的结构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卢梭在其著作《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公意",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人民主权论,而其人民主权论所具有的空想性也构成了卢梭即享有民主主义者的赞誉又背负极权主义者恶名的因素。本文主要从卢梭人民主权论具有的空想性出发,来进一步分析对卢梭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政治之中,究竟谁能代表公意?是议会民主制之下通过投票选出的代议士,还是行政威权之下代表民族整体意志的主权者,还是在民粹革命之中通过直接民主,由人民直接在场,呈现公意?在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之中,这是英美、德国和苏俄三种不同道路的区别。而在1912年~1927年短短的15年间,民国的政治便浓缩走过了从英美的议会民主制到德国式的行政威权制再到仿效苏俄的党国体制道路。其间制度转换之快、动荡之激烈,世所罕见。而制度表层的剧烈变革的背后,正是公意的实现与代表性危机所致。  相似文献   
5.
崔志勇 《活力》2014,(12):54-54
1公意的概述 卢梭并没有给公意下一个明确的概念,但是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通过对比的方法描述了公意。他首先将公意与个别人的意志相比较,个人意志属于一个人的,是单个人的意志。然后他又将公意与众意进行比较,他所说的众意并不是大家共同的意志,而是个别人的意志的集合。而去掉大家所有个别不相同的意志,剩下的相同的意志就是公意。  相似文献   
6.
权力的产生和权力的滥用几乎是同时存在的,为了避免政府权力的运行违背人民的意志,损害公共利益,必须要对其进行制约,要从其源头上牵制政府的权力,可以诉诸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从卢梭对自然状态的描述出发,人们在公意的基础初上订立契约,保障自己在自然状态下所不能实现的权利,所有的权力根本上都属于人民,并辅之以制度上的措施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达到人们交出权利后和拥有自然权利时同样自由的地步.  相似文献   
7.
卢梭是18世纪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社会契约论》是西方17、18世纪资产阶级用以反对封建"君权神授"理论、争取平等自由的政治地位的思想武器。书中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公意、法治等思想,本文通过对这三方面的评析,试图客观的理解卢梭思想。  相似文献   
8.
卢梭的公民教育思想承担了由"自然人"到"公意"再向"公民"转化的责任。通过道德教育、自由教育、爱国教育和法律教育构筑起卢梭的公民教育思想体系;借助个人社会游历、创建公民宗教和建立公共教育等方法培养最有道德、最为贤明公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猎鹿困境"和公意理论都是由法国思想家卢梭先后提出的。猎鹿困境中蕴含着公意理论的萌芽,通过对该困境的分析,可以直观地理解相对来说有些晦涩的公意理论。尤其是其中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区分以及卢梭在表述个人应怎样转让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形成公意时的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0.
王笑梦 《金卡工程》2009,13(2):225-226
本文以<社会契约论>中的"主权在民"思想为主线,从公意、立法者、主权者,自由等概念入手探讨卢梭的平等观,展示其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为何会成为极权主义的理论归宿,并阐述其平等理论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