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148号令)是在《北京市建设征地农转工人员安置办法》(1993年年16号令)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在2002年开始修改16号令时,拟修改16号令制定出“北京市建设征地办法”,包括征地程序、征地补偿、征地农民安置等相关内容,即涵盖整个征地有关内容。但在2003年10月,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有关征地范围、征地程序等问题需要重新论证,所以主要针对征地补偿和安置等方面问题制定了《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其中有一部分程序性规定,但主要是为了与征地补偿安置的问题进行配套。  相似文献   
2.
从农转工到农转居--征地安置方式的变化与成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与生活问题,我国相继出台了农转工和农转居这两种安置方式.作者通过比较分析指出,农转工由于体制转型导一致的问题而变得举步维艰,作为其替代办法的农转居虽然正成为许多地区解决失地农民生存问题的首选方案,但许多农民通过这种方式进城面临着因其素质低下而无法就业只能"吃低保"的困境.因此,农转居不宜盲目扩大规模.与上述两种政府主导型的安置方式所不同的是,按土地市场价值经予失地农民补偿的自主择业将成为一种新的征地安置方式.  相似文献   
3.
社会支持网与农转工人员的再边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转工是我国农民进城的一种特殊方式。本文通过对一个村庄的个案研究,从社会支持网的视角探讨了在社会转型中,农转工人员是如何从边缘化走向再边缘化的深层原因。作者指出,正是农转工人员的低下的原农民身份制约了其社会支持网的建构,使其即便是在进入城市若干年后仍然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因而,在社会转型中,农转工人员比其他城市居民更容易走向边缘化状态.  相似文献   
4.
农转工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安置因建设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城工作的一种制度.农转工人员在进城之初不但获得了城市户籍,而且还获得了一份由政府安置的相对稳定的工作.由于受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农转工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市居民,农转工人员即便是通过建设征地变成了城市居民并被安排了工作,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在最初以及此后的城市生活中始终处于劣势.这种状况决定了农转工人员的边缘化生存状态,而且此种状态还有可能继续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5.
农转工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安置因建设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城工作的一种制度。农转工人员在进城之初不但获得了城市户籍 ,而且还获得了一份由政府安置的相对稳定的工作。由于受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农转工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市居民 ,农转工人员即便是通过建设征地变成了城市居民并被安排了工作 ,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低 ,在最初以及此后的城市生活中始终处于劣势。这种状况决定了农转工人员的边缘化生存状态 ,而且此种状态还有可能继续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6.
从主动边缘化到被动边缘化--农转工人员的进城行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转工是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安置因建设征地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城工作的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安排下 ,尽管农转工人员在进城之初所从事的多为城里人所不愿做的边缘性工作 ,但由于自建国以来我国实行的城乡分割和城市偏向政策 ,使农民的生存状况与城里人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因此 ,农民为改善自身及家庭生活状况往往千方百计地农转工 ,主动边缘化的倾向非常突出。然而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松动 ,在逐渐失去国家庇护的情况下 ,安置农转工人员的单位效益普遍下滑 ,因此他们往往是在边缘化的基础上被进一步边缘化 ,即呈再边缘化的特征。在这一现象的影响下 ,农转工人员的进城行为不再是主动而是逐渐转变为被动或消极抵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