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40篇
工业经济   63篇
计划管理   47篇
经济学   56篇
综合类   10篇
贸易经济   166篇
农业经济   62篇
经济概况   109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5,(24):20-21
曾经经历过“中国钢铁特需”时期的日本钢铁业界已经开始意识到中国钢铁业界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挑战,这种变化就是一种转变:一方面中国在2004年间大量进口铁矿石,另一方面从同年11月份开始中国已经成为钢材钢铁制品的净出口国。而日本的钢铁业界面临的新的挑战是由于铁矿石价格的上涨而带来了成本增加的压力,以及中国国内的建筑用钢材制品是否已经饱和这样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趋势     
《东方企业家》2005,(6):24-24
下游开始服从上游;航运业面临扩张过度风险;“资源驱动型”战略走到尽头;ESOP也遭否定;中国会成为钢铁净出口国  相似文献   
3.
4.
《中国经济周刊》2007,(3):12-12
新的贸易和资本流动模式正在形成。海湾地区石油出口国与亚洲(尤其是中国)之间的经济和金融联系让人想起了贸易古道丝绸之路。不过,如今两地贸易关系的基础在于石化产品和石油美元。这种新关系给全球经济既带来了商机,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近十年来,外资对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带动了该地区出口的增长,而且使一些国家从农业以及原材料的供应国,逐渐转变为工业制品的出口国。研究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经验有助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本通过对我国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吸引外资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的差距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环境经济》2005,(8):58-58
合作共赢本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所在,可是,当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性困境时,“三外”(外贸、外企、外资)问题又步步逼近,渐渐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外源性困境。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出口国,“三外”问题的不利影响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基于企业异质性的增加值贸易研究,是深入分析增加值贸易中的国内部分的微观基础性工作,对于认识增加值贸易中企业层面的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与梳理了增加值贸易核算的研究脉络,分析了企业异质性对增加值贸易核算的影响,详细评述了基于企业异质性的增加值贸易核算的两类方法,并提出了深化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马欢 《新经济》2015,(3):24
金融危机期间,随着国际投资者的撤离,迪拜一度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最后依靠阿布扎比酋长国超过100亿美元的援助得以摆脱危机。相比2013年迪拜楼市的疯狂,2014年,迪拜的房地产市场开始遇冷。根据地产咨询公司莱坊国际发布的莱坊环球房地产价格指数,2014第三季度迪拜房地产价格环比下跌5.2%,同比上涨12.5%,这是四年来,迪拜房价首次出现季度下跌。在世界油价下跌和投资者悲观情绪的影响下,迪拜的房地产价格是否会再次面临泡沫破灭?从阿拉伯湾南岸的一个封闭的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入发展,一国出口产品中蕴含了大量国外成分,科学测度产业国际竞争力需要基于全球生产工序的数据。文章构建了基于出口增加值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2016年最新发布的全球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和比较分析了2000~2014年中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水平及动态变迁。研究发现:中国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在研究期间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有不断减弱趋势;与此相反,资本和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实现了比较优势的提升,推动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水平上升。自2000年以来,中国服务业出口整体国际竞争力呈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存在产业差异性,其中劳动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不断增强,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则由比较优势转变为比较劣势。至于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其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从2007年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