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055篇
  免费   971篇
  国内免费   512篇
财政金融   16191篇
工业经济   4927篇
计划管理   23061篇
经济学   22225篇
综合类   8741篇
运输经济   1090篇
旅游经济   229篇
贸易经济   20560篇
农业经济   6398篇
经济概况   21645篇
信息产业经济   242篇
邮电经济   229篇
  2024年   656篇
  2023年   2349篇
  2022年   2302篇
  2021年   2917篇
  2020年   2539篇
  2019年   2556篇
  2018年   933篇
  2017年   2163篇
  2016年   2630篇
  2015年   4213篇
  2014年   8610篇
  2013年   6771篇
  2012年   8088篇
  2011年   9034篇
  2010年   8544篇
  2009年   8431篇
  2008年   9346篇
  2007年   7579篇
  2006年   6812篇
  2005年   6443篇
  2004年   5769篇
  2003年   5453篇
  2002年   3637篇
  2001年   2604篇
  2000年   1715篇
  1999年   635篇
  1998年   473篇
  1997年   397篇
  1996年   357篇
  1995年   393篇
  1994年   222篇
  1993年   187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216篇
  1989年   16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2009—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可通过提高企业竞争这一路径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产业和制造业产融协同集聚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加剧产业内部企业创新竞争,带动区域创新发展,且金融业在创新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指出应鼓励区域企业创新竞争,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岳佳彬  胥文帅 《财经研究》2021,47(9):123-138
市场竞争在企业参与外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创新激励作用吗?从这个问题出发,文章以中国上市公司参与精准扶贫为研究背景,从宏观治理与微观治理两个层面,政府与市场两个视角,投入与产出两个维度出发,考察参与扶贫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使用2016-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先从投入维度实证验证了企业参与治理会在一定程度产生"创新投入挤占效应",即上市公司参与扶贫治理与其创新投入强度显著负相关.然而,更高市场竞争程度能显著降低"挤占效应",有效发挥创新作为根本动力的激励作用;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区分信贷资源和政商关系的异质性,这种"挤占效应"在信贷资源可得性较差、政商关系水平更低的参与企业中更加显著.机制研究表明,这种"挤占效应"通过政策性负担的增加、管理层业绩压力的降低而显著提升.最后,经济后果分析发现,企业参与贫困治理虽然挤占了其创新投入,却提升了创新产出,企业创新产出的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改善,参与治理为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带来了益处.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企业主体创新行为的理解,为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供了新思考,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各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研究对象,创新性地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相结合,基于地理邻近视角,验证了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同时,突破地理近邻效应的局限,解析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各省知识产权保护具有全局自相关性,相似地区间存在空间集聚效应,不同发展程度地区的空间关联性质不同;网络化后的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各节点间联系紧密、网络结构稳定,并且可以确定核心行动者和边缘行动者角色;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较发达地区与其它地区之间存在较多溢出关系。  相似文献   
4.
梁虎  张珩 《当代财经》2021,(2):63-74
国务院"43号文"的实施,为研究地方债务的治理效果提供了一个准自然实验场景.研究发现:地方债务治理对银行金融资产没有产生影响,但会显著增加银行总贷款、个人贷款和企业贷款,有助于银行信贷资金的"脱虚向实";地方债务治理能显著增加银行实体行业贷款,但不能显著增加银行非实体行业贷款和建筑业贷款.机制检验发现,地方债务治理可以通过降低借款人和借款企业的融资成本,间接性地影响银行信贷资金配置.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务院"43号文"实施后,资产质量高的银行倾向于增加企业贷款和实体行业贷款,资产质量低的银行倾向于增加个人贷款;银行规模可以强化地方债务治理对银行贷款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促进银行信贷资金的"脱虚向实",应提高地方债务治理水平,强化对银行业务的监管与引导,加强风险管理,保障银行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5.
6.
7.
随着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有偿使用的逐步推广,把公服用地基准地价作为基本用途进行编制成为土地有偿使用的客观市场需求,2016年年底,政府将公服用地基准地价纳入基准地价体系中,但目前并没有关于公服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的技术参考,文章提出了根据成本逼近法计算公服用地基准地价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注重住房保障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出台关于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管理的相关政策,广州市政府针对实际情况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采取措施,公共租赁住房成为了住房保障体系的主体。文章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和考证了广州市毛纺厂项目的建设和成效,进而分析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现状。文章通过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广州市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择我国深市2014~2016年医药制造业公司年报披露的数据作为实证分析对象,研究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的相关性。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呈反比。流通股占比、监事会规模、公司规模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呈正比。建议从股权结构上,适当减少大股东持股比例,提高社会公众的持股比例;从公司治理上,在合理范围内继续扩大监事会的规模也有利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催生教育变革,促使新的技术手段涌入课堂。微课、慕课等授课形式丰富了课堂组织形式,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提升了课堂教学应有的生命灵动气息,强化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共享了优质教学资源。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热点、焦点问题较多,通过短小精悍、适时互动的网络学习平台,构建符合学科特点的课程设计模式,能更好地促进公共管理专业知识的传播,提升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