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4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13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殷培孳 《商》2015,(3):79
马克思主义是我党及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随着改革开放后我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的深入,思想领域多元化,一些反社会主义主流思想的思潮冲击着现代人的思想,他们质疑我党及我国坚持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这将会给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历史"概念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最为重要的范畴之一,研究卢卡奇思想,必须思考"历史"概念的形成、内涵及其意义。通过分析卢卡奇改造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而形成的"历史"概念,阐释其地位、实质,从而在此基础上评价指出了卢卡奇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3.
刘俊俊 《商》2014,(20):37-35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景观。它以独有的话语体系和犀利的思想锋芒,刺激着大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本文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分别阐述,总结归纳出来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为我们能正确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提供一定的方向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在当代面临巨大挑战,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家卢卡奇、海德格尔和鲍德里亚这里尤为突出。他们分别在生产和消费阶段抓住时代的发展要素展开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批判,但是他们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批判要么回到纯粹思辨或走向虚无,要么抛弃人类生存的现实生活,最终都具有局限性。重估这些批判理论及其局限性,更有利于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坚持并运用马克思学说,从而体现其所具有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卢卡奇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昊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0):56-57
卢卡奇一直被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应该在于他的方法至上论。打着方法至上论的幌子,很多非马克思主义流派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都可以混入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内,任意的去歪曲、篡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现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的提法存在着很大的误导性,它既不能概括其内部各个流派之间的本质相同之处,也容易让人以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非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西方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在长期的革命实践生涯中,根据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物化理论,用以从总体上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而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具体描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将其视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的人的病态心理。两者从不同的视角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异常现象,为我们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8.
卢卡奇的在 《历史与阶级意识》 著作的 《物化和无产阶级意识》 一文中,论述了物化的含义及其思想内涵,他从物化理论的起源出发,大体上由黑格尔的"对象化"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的商品拜物教和物化现象的出现组成,这是卢卡奇物化理论的依据所在.同时卢卡奇深入地从物化理论的含义的本质分析和探索,对物化在商品经济层面、 政治层面和思想文化层面来分析物化现象的呈现原因和本质,最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层面、 政治层面和思想文化意识层面的带来一些启示和引发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关键词     
现实REALITY思考什么是现实,就是在讨论一个本体论的问题,即假设了一种确切的存在,并试图说明它是什么。这也意味着,现实是需要讨论的,这种讨论在哲学史上有很多结果。这里无需一一列出那些讨论的结果——柏拉图的、笛卡尔的、  相似文献   
10.
任何哲学著作都是理论思辨的价值维度和客观分析的科学维度两者的辩证统一。如果孤立、静态地来考察,《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的"物化"理论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理论具有相似的理论纬度。但若全面、动态地来考察,二者分别映射出极为不同的理论维度转换路径:前者是一种从科学维度回退到思辨维度的否定性早期思想,后者则是一种客观分析的科学维度逐渐凸显的过渡性早期思想。因此,只有将某一种思想、某一部著作放在作者的思想发展史上,放在整个哲学史、思想史中来考察,才能凸显其真正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