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9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11篇
经济学   6篇
贸易经济   8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在企业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企业存货的形态及流转变化万千,价值与实物流转程序存有一定的差异,计量及计价存在可选择性,生产成本及费用归集、结转的复杂和技巧性等,在会计核算上,存货对应的会计账项很多,存货项目的真实性与正确性,直接影响到其他会计账项。  相似文献   
2.
唐睿明 《新理财》2007,(11):74-76
企业合并准则的出台,将使上市公司合并业务的会计处理得以规范,但非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仍然可以遵循原有的会计规范,因而依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可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和经济学教科书只强调生产力的客观性,而否认生产力也可以选择,这是片面的。本文论述了生产力是客观性与可选择性的辩证统一,不承认生产力也能够选择,在理论上难以成立,在实践上有弊无益。  相似文献   
4.
5.
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会计准则的可选择性,会计盈余数据的有用性,为盈余管理创造极为有利的前提条件。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会计学界一直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笔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掌握一定私人信息的前提下,在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的判断与选择,从而改变企业对外财务报告,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缺陷是金融工具的单一性,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有利于增加体育产业资本市场融资工具的可选择性,但是在运用证券化融资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具体的问题,因此,笔者根据平时工作积累,分析了体育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含义和价值与适用的条件,依据体育资产证券化融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纵观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演进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美国使用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以求达到会计统一的努力,还是我国不断完善和健全会计准则所寻求的会计规范化,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使会计信息更加可比和规范。而时至今日,各国之间的会计准则中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等会计政策在可选择性空间上仍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种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空间的差异呢?我国现行的高度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是否是一个国家特色呢?笔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当从各国会计的环境入手,建立一个合理的标准,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张颖  格根塔娜 《商》2014,(43):202-202
一、盈余管理概述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 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等手段,从盈余管理的含义可以看出:盈余管理行为的主体是管理层。盈余管理的客体是公司对外披露的盈余信息,即公司的经营状况以便外界了解公司的发展。进行盈余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使盈余管理主体即管理层的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银行负债中的定期储蓄利率的可选择性差,增加了资产负债结构匹配的难度。为了降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应研究在保持和提高银行负债流动性,尤其是定期储蓄产品流动性的前提下,稳定银行负债规模,保持资产负债结构良好匹配的对策。《银行负债类业务金融工程化策略》一文用金融工程化方法,对银行负债业务中的定期储蓄类产品进行了再设计。这篇文章有理论深度,有实务分析;既是理论研究的成果,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该文分两期刊发,供广大读者研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浅谈存货审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审计中,存货审计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存货的形态及流转变化多样,价值流转与实物流转程序的差异性,计量及计价可选择性以及生产成本及费用归集结转的复杂性,使得企业存货审计难度较大,对审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下面笔结合审计实务,谈谈存货审计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