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8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21篇
经济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3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30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莎 《中关村》2008,(5):118-119
湘西是我喜欢的地方。以前从武汉去桂林看望在桂林工作的父亲,总要路过。火车到那个地区,就要减速慢行,因为在很费力地爬着山,艰难行进,车速就很慢,可以慢慢观赏窗外的景致。一座吊脚楼,一方梯田,几个散学回家的孩童,远处袅袅的炊烟……这 些总能勾起—个城里人不着边际的暇思。  相似文献   
2.
解黎晴 《乡镇论坛》2008,(20):42-42
进村时,已是新娘在家的最后一夜。据说新娘已哭了六天,明日天亮就要坐轿远嫁了。 夜幕笼罩山谷。山腰上,山村乐师在使劲地吹打,特别是一把把唢呐吹奏出一声声抒情的嘹亮,如猛峒河里的山溪水哗哗地奔泻。走入吊脚楼,宽大的堂屋里,粗壮的梁柱问,牵扯着悠长的棕绳,高挂一盏盏燃烧的煤油灯,山风吹来,明亮里摇晃着朦胧……  相似文献   
3.
董德 《首都经济》2014,(11):84-87
作为一个媒体人,难得有长假休息。适逢十一,既想躲避国内旅游景点的人山人海,又添之对吴哥窟心往已久,便毅然踏上了去柬埔寨的旅途。 初到柬埔寨,对一个习惯了繁华北京的人来说,却有些难以适应。和北京东三环的高楼林立完全不同,走遍柬埔寨,也很难找到一两座像样的摩天大厦。无论在首都金边、最大港口西哈努克还是在世界闻名的吴哥窟,随处可见破旧的吊脚楼。两座城市间的主要公路,布满泥泞、黄沙漫天。  相似文献   
4.
楚悠 《旅游时代》2012,(7):72-75
在沈从文的小说《边城》里,世人知道了凤凰,知道了一个名字叫翠翠的女孩,凤凰古城也因此成为了很多人心头的一个梦。我认识凤凰也是从《边城》开始的,从此以后,翠翠和爷爷每天摆渡的那个美丽小城就成了我魂牵  相似文献   
5.
熊海群 《今日重庆》2009,(5):115-115
吊脚楼、筒子楼,你住过没有?喇叭裤、蝙蝠衫,你穿过没有?搅搅糖、颗颗香,你吃过没有……这些保留在众多重庆人记忆中的往事,如今被一位80后的重庆崽儿画成了漫画,不仅在网上受到追捧,点击量达百万,而且已经出版成书,连外地网友也纷纷预订,以此了解重庆。  相似文献   
6.
綦江县东溪镇建镇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余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曾在此设丹溪县,历史人文景观十分丰富。东丁河、福林河和綦河交汇于此,3000余棵古老的黄葛树密布成西南地区最大的黄葛树群,加上明清穿斗结构吊脚楼民居,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清幽意境。  相似文献   
7.
芙蓉镇探幽     
湖南湘西芙蓉镇,这块经过几千年自然和历史风雨雕凿的地方有着迷人山水和古迹,有着神奇土家、苗家吊脚楼。它以前一直称为王村,现在被冠以"芙蓉镇"这个新的称谓,那是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末,著名导演谢晋带着刘晓庆、姜文等一帮大牌明星在这里拍摄电影《芙蓉镇》使这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千年古镇一下子闻名海内外。芙蓉镇是湘西的"四大名镇"之一,因得酉水舟揖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就有"蜀楚通津"之称,享有  相似文献   
8.
熊怡 《今日重庆》2012,(3):88-90
2011年8月,重庆的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倚山临水而建、造型独特的土家吊脚楼,飞檐翘角,穿斗勾心,不用一颗铁钉,建造历史可追溯到东汉。她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一幅慰藉心灵的山水画。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2012,(4):89
住进瑶寨别墅,会感受到松涛阵阵、歌声缭绕、鸟语花香。如入仙山琼阁之境,令人心旷神怡。瑶族传统的蒸酿酒坊、古朴别致的吊脚楼、古老的土法榨油坊、色彩斑斓的瑶族服饰,精巧的瑶族妇女刺绣,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表演及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在连南三排瑶寨,你能体验最原汁原味的瑶寨生活。景区坐落在连南县城西南的三排镇内,距离县城11公里,位于老排、  相似文献   
10.
岜沙村距离贵州省黔东南从江县丙妹镇7.5公里,是苗族聚居地。苗族以衣色分黑苗、红苗、青苗、蓝苗、花苗,居住岜沙的属黑苗。他们自称为蚩尤的后代,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神秘的习俗,是以树为神的原生文化村落。岜沙男子憨厚刚毅,宽阔的脸上眼光犀利而略带野性。身着左衽右开圆铜扣黑色高腰衣,黑色直筒大裤脚,光着一双大脚板。头顶中间一束头发是自出生就留着的,长了挽成椎髻,当地人称为"苗纠纠",也叫"户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