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7篇
财政金融   14篇
工业经济   23篇
计划管理   133篇
经济学   56篇
综合类   16篇
运输经济   31篇
贸易经济   48篇
农业经济   34篇
经济概况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已不再只是用电量少,负荷单一的能耗体,因此,如何科学、准确地对农村电网的无功负荷进行预测、优化、补偿,是目前农村电网规划和建设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纯居民生活用电的农村公用变已经很少了,绝大多数农村公用变的非普工业用电已占到60%以上。一直以来,在农村  相似文献   
2.
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但不受限制、无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也会带来城市许多问题和社会问题.而转变劳动力转移观念,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所采用的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最基本的方式:项目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内转);另一种是“离土又离乡”,向外输出(外转)。其转移就业总的原则是:在合理有序过程中,坚持两条腿走路。怎样实现农民转移就业、致富增收和充分就业目标?本文就“333”如皋模式试作粗浅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城乡界限趋于模糊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亚洲许多国家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城市周边城乡融合区的形成和发展及其人口的就地城镇化即是这一特点的一个突出表现。以就地城镇化发达的闽东南地区的福州市为例,从实体地域和未来人口规模两方面探讨其城乡融合区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在制定大城市的发展规划时,要密切关注其周边城乡融合区内农村人口就地转变为城镇人口、城市核心区人口向城乡融合区转移的状况,并在制定城市规划时把城乡融合区的发展趋势考虑进去。  相似文献   
6.
一场始于今年3月的淡季缺电席卷我国华东、华中、南方电网等地,江苏、浙江、湖南、贵州、广东等多个省份相继发生大面积缺电,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最大电力缺口超过3000万千瓦。近期,各地政府、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尽力增加电力供应能力,但电  相似文献   
7.
孙俊侠 《魅力中国》2014,(16):20-21
针对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和推广,提高了旧路材料的回收利用,降低了养护成本,达到了经济高效、环保节约、保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任明娥 《民营科技》2014,(2):221-221
沥青混凝土路面冷再生技术是指利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包括面层材料和部分基层材料)进行破碎加工,需要时加入部分新骨料或细集料,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水泥、石灰、粉煤灰、泡沫沥青和乳化沥青等)和适量的水,在自然环境温度下连续地完成材料的铣刨、破碎、添加、拌和、摊铺及压实成型的作业过程,并重新形成结构层的一种工艺方法。在施工中如何做到材料用量最合理、施工质量最好,就需要对冷再生材料进行科学配合比设计。以下谈一下冷再生材料配合比设计思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车辙是沥青路面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剪切压密等永久变形的积累,调查结果显示,车辙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尤其是渠化交通严重的重交通道路或行车道上。工程实例苏嘉杭高速公路南段即苏州至吴江段为一期工程,全长54km,于2002年12月8日建成通车,北段即常熟至苏州段为二期工程,北起董浜枢纽,南至沪宁高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本质是制度歧视导致的教育权利不平等与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以公平为导向的制度重构乃是破解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困境的治本之策.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地市民化为破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本文立足于农民工就地市民化视角,以剖析现行教育制度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制约因素为路径,以重新构筑公正包容的义务教育新制度为依归,以期以权利平等与资源均等从根本上有效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平等优质的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