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3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30篇
财政金融   720篇
工业经济   378篇
计划管理   1228篇
经济学   952篇
综合类   398篇
运输经济   63篇
旅游经济   187篇
贸易经济   2174篇
农业经济   389篇
经济概况   1287篇
信息产业经济   36篇
邮电经济   62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15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65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596篇
  2011年   595篇
  2010年   551篇
  2009年   616篇
  2008年   637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617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邓彤博  李敏 《经济管理》2021,43(11):104-120
与正规就业相比较,劳动者选择非正规就业的重要理由是其工作自主性.对于非正规就业人员来说,工作自主性是否能带来体面劳动感知,工作自主性对体面劳动感知影响过程中存在哪些关键变量,学术界尚未有明确的实证结论.基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本研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对上述猜想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工作自主性对体面劳动感知有显著正向作用;工作自主性显著负向影响情绪耗竭;在工作自主性与体面劳动感知之间,情绪耗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超时劳动负向调节工作自主性与体面劳动感知之间的关系,即超时劳动越严重,工作自主性对体面劳动感知的正向影响越弱;超时劳动在工作自主性和情绪耗竭之间不存在调节作用.通过对正规就业人员与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对比分析发现,与非正规就业人员相比,正规就业人员工作自主性对情绪耗竭起着显著正向作用,超时劳动正向调节工作自主性与体面劳动感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引入虚拟社区感知中介变量,构建开放式创新社区治理机制对用户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关系模型,实证研究社区治理的两个维度——促进式与约束式治理机制在促进用户知识贡献行为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促进式与约束式治理机制对用户知识贡献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虚拟社区感知在开放式创新社区治理机制与用户知识贡献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据此,基于社区治理视角提出提升用户知识贡献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8.
以往关于时间压力对冲动性购买影响的研究结论具有两面性,即促进或抑制。文章引入交易效用和感知风险两个调节变量,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时间压力对网络冲动性购买倾向影响的边界条件。首先,当交易效用较高时,时间压力的增加会导致其网络冲动性购买倾向的提高;而当交易效用较低时,时间压力的增加会导致其网络冲动性购买倾向的降低(实验一)。其次,当人们感知风险较低时,时间压力的增加会导致其网络冲动性购买倾向的提高;而当人们感知风险较高时,时间压力的增加会导致其网络冲动性购买倾向的降低(实验二)。研究结论可以帮助电商企业进一步了解消费者的冲动性购买行为,充分利用时间压力的影响,制定更灵活有效的促销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考察中国经济发展70年的区域态势,前提是要认识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域观特征。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之一是:作为一个决定性角色,中国共产党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在中国经济中,党的作用并非能在主流经济学的微观—宏观范式构架中所定义的关于"政府"功能的假设中所涵盖。"以党领政"和"以党导经"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基本特质。党的经济地位和角色功能具有超然性,但又对经济活动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穿透性,这种影响力和穿透性体现为全局性"意志",即决定着70年经济发展价值取向的一贯性。中国经济70年发展过程的历史分期是由党的重要会议和重大决定来划定的,舍此没有更为科学可信的客观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