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3篇
综合类   3篇
运输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刑法修正案(八)》第39条对盗窃罪进行了修改,将扒窃行为第一次明确规定在刑法之中,但是对于扒窃的认定和运用在理论和实务界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扒窃行为不仅危害公民财产权,也危害公众的安全感,并且取证难、不易查处,因此本文将从扒窃的概念和特征入手,以期解决实际运用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扒窃犯罪在我国一直处于高发态势,且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密切相关。《刑法修正案(八)》在盗窃罪中增加了扒窃等行为类型,加大了打击力度,严密了刑事法网,另一方面也给盗窃罪的理论和司法认定带来了许多新问题。现有刑法修正案在实际运用中不够完善,打击“扒手”发生了矫枉过正、逍遥法外两类极端情况,亟待完善。对于扒窃行为来说,由于《刑法修正案(八)》中未设定数额或情节的要求,使得司法实践中扒窃犯罪的追诉标准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相当突出;扒窃入罪如何实施,各种学说纷呈;需要在理论上予以厘清。  相似文献   
3.
梁涌 《金卡工程》2009,13(11):81-81
通过对“扒窃”内涵与外延的分析,可将其与普通盗窃案件明确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之上,对渝西地区进行实证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在发案时间、发案场所、受侵害对象、扒窃分子和扒窃组织等几个方面,扒窃案件均有其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4.
宗朋  尚绪芝 《商》2013,(19):262-262
扒窃”是盗窃犯罪中的一种普遍的作案方式,发案率较高而且破案难度大,为了有效地打击日益猖撅的“扒窃”,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私财产安全,因此,《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九条中有关“扒窃”的规定在此背景下产生,《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扒窃”行为写入刑法,其目的是保护公民财产不受侵犯,更是保护社会善良风俗。“扒窃”直接入刑,虽然符合刑事政策,但在司法适用中出现了的如何认定“扒窃”行为的困境。本文通过对“扒窃”行为的分析,认为解决此困境的关键是对“扒窃”行为中的构成要件进行严格的司法认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由扒窃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扒窃的成立条件及扒窃行为的认定问题,提出了扒窃的立法完善措施。要明确扒窃的法律定义、入罪标准和量刑标准。不应将扒窃一律入罪,只有扒窃行为达到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时才能予以刑事处罚。  相似文献   
6.
赵伟莅 《消费导刊》2012,(1):129-130
《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行窃之规定引起了学术和实践上的争议。通过对扒窃的概念界定,作者展开分析刑法第264条的表述,进而讨论第264条与第13条的关系,探讨扒窃的既遂标准。  相似文献   
7.
本文由扒窃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扒窃的成立条件及扒窃行为的认定问题,提出了扒窃的立法完善措施.要明确扒窃的法律定义、入罪标准和量刑标准.不应将扒窃一律入罪,只有扒窃行为达到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时才能予以刑事处罚.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八)》)盗窃罪包括的五种情况(盗窃数额较大、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之间应该是并列关系,即降低了盗窃罪的入刑门槛。考虑到实践中的可行性,扒窃应当入刑,但不宜一律入刑,若对"扒窃"作出次数限制性的司法解释更为合理。"多次盗窃"不包含"扒窃",二者之间明确为彼此独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2013年4月4日施行《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3条对于特殊盗窃类型进行了解释。结合立法目的和盗窃罪特点,其中"多次盗窃"的规定符合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且与多次抢劫区别,一次的认定可坚持同时同地原则;"入户盗窃""户"范围可以参照"入户抢劫"进行规定,集体宿舍和宾馆的客房一定条件下也可成为户;"扒窃"的场所和对象应该进行细分界定;"携带凶器盗窃"应该具体认定携带与凶器。  相似文献   
10.
盗窃行为与抢夺行为的界限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十分明确的,即盗窃行为是指以较平和的手段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而抢夺行为则要求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然而,随着我国刑法理论的发展盗窃行为不再以秘密窃取、数额较大作为其构成要件,导致盗窃行为与抢夺行为的界限也随之变得模糊不清,尤其是盗窃罪中的扒窃行为与抢夺行为的界限。如果界限不清就有可能导致实践中定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