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5篇
工业经济   15篇
计划管理   34篇
经济学   25篇
综合类   6篇
运输经济   2篇
贸易经济   11篇
农业经济   11篇
经济概况   26篇
信息产业经济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菜贩写真     
每一个城市都拥挤着各式各样的人,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当我们抱怨自己的生活太辛苦时,或许已经忽视了一些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他们像一棵棵坚韧的杂草,得不到关注,得不到呵护,甚至连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没有,通常被驱赶,被清除,但是,他们总是顽强地生活着,存在着,成为城市这个大花园中一道抹不去的风景。他们的生活值得我们回味和钦佩,让我们走近他们,走进我们的新栏目——百姓生计。  相似文献   
2.
黄伟辉简介: 黄伟辉,广东博罗县人,1999年7月毕业于惠州商业学校。现为《惠州汽运报》总编辑、惠州作协副秘书长、广东作协会员。 黄伟辉出版有《激流》等五部作品集,创办有大型综合网站一窗灯火(http://www.ycdh.cn),事迹被选入国家教育部编写教材。以他的经历创作的报告文学《黄伟辉:用激情的心写作。用感恩的心做人》获第二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创业之星比赛一等奖。黄伟辉曾入选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等部委主办的全国青少年“身边最感动的人”候选人。  相似文献   
3.
吴莆田 《开放时代》2006,(4):F0002-F0002
珠海南屏村是近代名人容闳的故里。容闳是第一位在美国接受教育并获学位的中国人,他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并回国,在其极力推动下,百余名幼童赴美留学,造就了中国近代大批风云人物。但在今天的南屏村西大街三巷一号,仅剩一断壁残垣,并挂有木牌(并无任何“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识字  相似文献   
4.
刘阳 《市场周刊》2014,(7):76-80
过去的十年,食品安全危机在中国频频发生,工业酒精勾兑的假酒,食用装过有机锡油桶中的猪油后、食用带有甲胺磷农药残留的蔬菜、劣质奶粉……报告文学作家周勃在《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调查》中曾写道,在广州的一个饲养甲鱼的池塘的底部有厚厚的一层没有化开的避孕药,它们可以使一只2斤重的甲鱼的生长期从2年缩短至2、3个月。  相似文献   
5.
6.
徐连泉编辑。1945年12月出生,河北保定人。毕业于北京人文函授大学。现任职于河北工人报社。全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全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员。从事业余创作,专业新闻。共发表歌词、散文、诗歌、故事、曲艺、书法、摄影、剧本、报告文学、文艺评论、长篇通讯等作品3000余篇。擅长书法、篆刻等。先后被河北省曲艺家协会、省音乐家协会、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省群众文化工作者协会、省杂文学会等数+家群众性学术团体吸收为会员。选为理事、顾问等。在河北省民进“五大”期间和省政协七届委员会期间被选为代表和委员。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电力作家协会日前在杭州召开2009年度文学创作座谈会,与会人员60余人。会议向获得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比赛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陈富强、何丽萍、鲁晓明、邱东晓、董联军等分别就报告文学、小说、散文、诗歌创作以及内刊编辑等作了专题发言。与会人员就电力文学的创作方向、题材等展开热烈讨论。浙江省  相似文献   
8.
宋子和 《广东经济》2012,(12):40-40
作为一名过来人和历史见证人,我读《雷区:1988》这本书时,回顾二十几年前的往事,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感谢作家谭元亨为我们写了这么一本好书!它好在哪里?我觉得有三点:第一,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写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故事,使人爱不释卷,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这本长达25万多字的书。这可能同我是一个经济理论工作者,又是书中所写的当事人之一有关。  相似文献   
9.
南下笔记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年底,安徽作家陈桂棣、春桃夫妇历经三年创作的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在《当代》杂志第6期上发表了。由于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前"三农"问题面临的诸多难题和矛盾,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的心声,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共鸣,为推进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