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百年回眸:李根蟠先生访谈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 10月 7日上午,我们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部分博士生和访问学者一行五人到了北京皂君庙社科院宿舍,拜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史研究》主编李根蟠先生,请李先生就本世纪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发展及其今后的走向发表看法。他的谈话实际上也涉及整个中国经济史学科以及史学的功能与方法问题。以下是这次访谈的主要内容; 问:最近看到您在《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发表的《二十世纪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一文,对中国古代经济史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了清晰的概括,读后颇受启发。请问,您写这篇文章的…  相似文献   
2.
曾芸 《中国农史》2004,23(4):41-41
10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李根蟠研究员应邀前来我院,为全体师生做了一场关于“‘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讨论与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人文学院副院长杨旺生副教授主持,校组织部部长盛邦跃教授代表学校向李根蟠研究员颁发了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历史博物馆顾问的聘书。  相似文献   
3.
1997年,《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为纪念该刊创办10周年,出版了一本《增刊》,对中国经济史研究20年(1977—1996)的状况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1986-1995年中国经济史研究论著索引。叶茂(李根蟠)先生在《综述》中统计指出:“1986年以来发表的中国经济史论著,其数量约略相当以至超过前此85年有关论著的总和。”(增刊第5页)1997年以来,成果也很多,有不少高水平论著问世。  相似文献   
4.
李根蟠先生(1940年8月28日—2019年8月16日),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史学家、农史学家。1940年8月生于香港,成长于广东新会书香之家。1963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1963年9月至1980年12月就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历任农业经济所研究人员和《中国农业科学》杂志编辑。1981年1月起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历任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1986年任《中国经济史研究》创刊编辑部主任,后任主编直到2001年3月荣休。1994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古代史分会副会长,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学校兼职教授。2019年8月16日,李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相似文献   
5.
"自然进入历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这个标题是用了李根蟠先生所说“人类回归自然,自然进入历史”中的半句话。我觉得“自然进入历史”这6个字,简捷、形象地表达了我要讲的主题。我很赞同他说这是环境史学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我同意关于从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的统一和互动去考察历史,是一种历史研究的新理念、新视角的认识,从这种认识出发研究历史,可以产生许多同以往不同的认识和结论。我想谈谈这方面的体会。从1999年开始,我和我指导的研究生,主要从事自然灾害与古代社会的研究,所以选择这个课题,是考虑到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古国,以灾害为切入…  相似文献   
6.
在江浙一带,一些私企老板喜欢以“老大”自居,纷纷注册“老大”商标,如"陈老大"、"郭老大"。这些“老大”都有些故事。据说经营牦牛绒服装的陈老板抢先一步注册了“陈老大”商标,为此喜不自禁。而另一位也欲注册“陈老大”的陈老板由于慢了半拍而捶胸顿足,万般无奈之下他绞尽脑汁注册了一个“老呈达”商标,取其谐音。他想,你陈老大有什么了不起,我“老呈达”比你还大!且不论争先恐后抢注“大”字商标是喜是忧,如果“老大”们都能做出成功的品牌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那倒也名副其实。而事实是,偏偏发家在先的一些“老大”却“命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