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61篇
工业经济   16篇
计划管理   131篇
经济学   169篇
综合类   80篇
运输经济   3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153篇
农业经济   46篇
经济概况   198篇
邮电经济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艳 《珠江经济》2004,(9):18-21
实现泛珠三角经济圈内产业的合理、顺利转移,是优化泛珠三角经济圈城市空间布局、实现生产要素在区域大系统内优化配置的需要,更是促进泛珠三角经济圈内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需要。而要实现产业的合理、顺利转移,就必须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协调作用,充分发挥“9+2”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发挥企业在梯度转移中的主体作用,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在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流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迅猛。其辐射范围和聚集效应巨大。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泛珠江三角区域(以下简称“泛珠”)合作也应运而生。“泛珠”合作是由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9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又称“9+2”)组成的区域合作组织,它包括东部、中部、西部省(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1/5、人口占全国的1/3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3(不含港澳)。  相似文献   
3.
东盟与泛珠三角地区之间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存在独特的地缘、人缘优势和良好的经贸合作历史,从而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但是双方在未来合作上可能受“10+1”合作的不确定性、贸易机制与贸易政策、信息传播体系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约束。主要的对策包括:在政策、体制上打破贸易、投资壁垒,建立高层协调机制和高效的信息传播体系,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天地》2004,(6):6-6
目前,主动接受粤港澳经济辐射,积极加入泛珠三角经济圈,有效承接大珠三角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湖南全省上下的一个发展共识。通过加强湘粤经济合作,全面对接融入泛珠三角,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找准自身相对优势,把握合作互补的现实基础和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作为我国最大的高新技术基地,其发展的状况如何,将深深影响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本文通过研究中关村企业所存在的“泛家族管理”现象,旨在从文化视角剖析其形成的原因,指出有着深刻文化根源的“泛家族管理”的利与弊,并尝试探讨在WTO背景下,这种管理模式的未来转型。  相似文献   
6.
要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和经济合作与发展,必须消除阻碍区域合作的主要障碍。当前阻碍区域经济合作的障碍有三个方面:一是GDP主义和财政税收制度导致的地区利益分割。这种“行政区划经济”造成了毗邻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不仅划地为牢,资源封锁,“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且形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本基本理论及其含义的阐述 ,揭示人力资本在国民生产中的作用 ,以及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如何对人力资本进行市场运营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孙军  杨赞 《物流技术》2007,26(5):9-12
以泛黄海区域物流合作为主题,在泛黄海区域经济的兴起及区域物流链条形成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港口物流的竞争优势及其协同导向,同时探讨了泛黄海区域物流合作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区域内物流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虚拟经济繁荣与实体经济放缓具有共生性。资本管制放松、货币扩张与低利率条件下的金融化导致虚拟经济繁荣。金融化分层特征表现为:经济货币化和债务化加深、金融部门膨胀和非金融企业与家庭金融化。我国金融化特征包括:经济货币化程度高企和杠杆率快速攀升、银行业主导的泛金融部门膨胀、房地产金融化和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金融化并不能改变实体经济增长放缓的长期趋势,过度金融化反而对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造成多重不利影响。经济虚拟化和资本金融化的正向反馈机制和基于风险与收益的跨期选择决策机制可以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为金融化提供解释。西方各国金融化治理的关键在于打破垄断金融资本权力主导的制度框架。我国的金融化治理对策包括:宏观上控制信贷投放规模和有效区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货币需求,中观上控制房地产等泛金融部门膨胀,微观上加强对企业的金融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10.
在万国互网、辩证综合的时代,对人才显生的主要泛系理法是"与时俱进运博才,供求因缘敏应需,简化强化抓关键,三观七控控观控."在这一框架下,我们论述了6大关键基础ABC,实际操作应用,哲理方法感悟,前沿创新,观控结合重实践,素质现实显生.有关的理法有泛系人才系数,四七辩证,创新与憾息运筹,目标牵引@内化成趣,悖解法,多而精和少而精、大事和小事五互的辩证法,泛系八筹方法论,784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