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2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建凤 《英才》2013,(1):119-119
城市燃气作为公共事业,利润不高。单一的能源分销使得企业长足发展受到局限,市场竞争对手增多,攻城略地的空间也在缩小,新奥的未来是什么?虽然新奥集团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联煤等能源企业保持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国内部分地区自建液化天然气工厂,保证了稳定的气源供应,但终归还是掣肘于上游资源。"  相似文献   
2.
王玉锁的创富之路并不平坦。三年高考不第的王玉锁弃学从商,但很快他就“迷失”在商海。王玉锁是个属于智慧型的人,从一无所有到今天的成就,其中关键的不仅是他能敏锐地察觉市场需要什么,更可贵的是他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清楚自己不能做什么。  相似文献   
3.
王玉锁 网事     
2013年,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干了三件事:织成一张网、布局国际化、开放管理。 往年,新奥都会存8月7日召开企业的技术大会,而今年,王玉锁把这个会推到了年底,“我估计这次技术大会会让大家振奋。”王玉锁说,2013年新奥最大的收获就是核心竞争力打造得越发坚实,尽管泛能网存更大释度上还处于设想阶段,如何落地实施始终在探索,但技术上已有很大进步?整个泛能网的运营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
朱雪尘  梁海松 《英才》2009,(9):72-78
倘若不是在“危机感”的驱遣下不断进行优化变革,在中国这样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或许新奥早已夭亡。  相似文献   
5.
《英才》2009,(9):80-82
企业之本是什么? 什么是本?什么才是一个一流公司的根本? 王玉锁:很高兴今天能够有机会与姜博士进行交流,我早在2005年读了你写的《差距》和《榜样》,给我的启发很大。 姜汝祥:谢谢。这两本书给你的最大启发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过去10年,能把国家政策用得如鱼得水以一当十的民营企业家,王玉锁无疑算是最著名的一个。陕京二线、川气入汉等一批重大燃气项目、西气东输这样国家项目中随处可见的新奥身影。  相似文献   
7.
李文友  梁海松  孟杰 《英才》2014,(11):24-32
在公开场合,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谈"气"的频次越来越少,聊"网"的几率却越来越高。他用25年时间将新奥打造成了一个资产超过800亿元、年营收超过600亿元的能源集团。但他还是觉得如今不是坐享其成的时候,反而是再次变化的局点。在相对垄断的油气行业里生存发展绝非易事,"生存恐惧"始终让这家民营企业保存着敏锐的商业嗅觉。"作为传统产业,当你寻寻觅觅,突然找到互联网这样一根救命稻草的时候,你对它的理解,很可能要比手里始终拿着的还要深",在王玉锁看来,互联网的冲击并没有颠覆谁,用好了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但如果拒绝改变,那就只能让历史的车轮给碾碎了。"  相似文献   
8.
王玉锁     
《东方企业家》2011,(6):118-118
2011年1月18日,新奥集团与美国最大的能源企业之一杜克能源公司签署了《关于协同建设未来能源技术示范平台之合作备忘录》。  相似文献   
9.
李占舟 《英才》2004,(4):86-87
即便是笑,王玉锁也会笑得很有分寸感,不轻易流露过多情感。新奥集团的稳扎稳打与爆发力则让人对他有了更深一层的揣摩。在冒进与固守之间,王玉锁则果敢地实践着“多快好省”。  相似文献   
10.
新奥集团创建于1989年,是一家致力于清洁能源生产与应用的企业集团。截止2008年9月底,新奥拥有员工2.4万余人,总资产超过260亿元人民币,在国内80多座城市及美国、欧洲、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在成立近20年来,并购是其实现迅速扩张的重要法宝。其旗下数十家全资和控股公司很多都是通过并购和资本运作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