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26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53篇
财政金融   2636篇
工业经济   1747篇
计划管理   7245篇
经济学   6057篇
综合类   2071篇
运输经济   256篇
旅游经济   81篇
贸易经济   5120篇
农业经济   1451篇
经济概况   5458篇
信息产业经济   91篇
邮电经济   99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410篇
  2022年   423篇
  2021年   473篇
  2020年   452篇
  2019年   505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406篇
  2016年   607篇
  2015年   902篇
  2014年   2137篇
  2013年   1910篇
  2012年   2085篇
  2011年   2314篇
  2010年   2321篇
  2009年   2404篇
  2008年   2534篇
  2007年   2216篇
  2006年   2018篇
  2005年   1882篇
  2004年   1092篇
  2003年   1142篇
  2002年   808篇
  2001年   905篇
  2000年   918篇
  1999年   442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技术转移是将社会科技资源转化为实体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渠道不畅、技术转移绩效不高、大学科技成果成功产业化“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基于现实需求和研究缺口,构建组织模块化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收集我国38所研究型大学样本数据,采用SPSS24.0和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路径分析,论证和检验组织模块化对于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组织模块化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在组织模块化与技术转移绩效之间起显著中介作用;知识共享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模块化独立性、响应性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上,其对组织模块分工性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2018年3月15日至3月21日,根据保监会的统一部署,在上海保监局的领导下,在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和市保险学会的精心组织下,沪上各保险机构踊跃参与一年一度的3·15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周活动,践行“品质时代,诚信保险”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4.
5.
6.
7.
"美好生活""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概念,也是蕴涵着美好之意的美学概念。本文论述国民提高美学素质的重要性,并就新时代发展美学的组成部分进行了探讨,认为大致包括: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的经济美学,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的生态美学,以构筑中国精神为内核的文化美学,以和谐社会为追求的社会美学,以风清气正为导向的政治美学。  相似文献   
8.
基于嵌入性视角,分别引入知识转移、合作模式作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深入探究关系质量影响企业知识创造绩效的内在机理。利用277份来自全国多地的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企业调查问卷,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型和社会型关系质量均正向影响企业知识创造绩效;社会型关系质量通过元素知识和架构知识转移正向影响企业知识创造绩效。在契约治理模式下,经济型关系质量更倾向于通过元素知识转移正向影响企业知识创造绩效;在股权治理模式下,社会型关系质量更倾向于通过架构知识转移正向影响企业知识创造绩效。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双创"时代的到来,"政产学研用"模式作为一种更加合理化的创新模式,被逐渐提上日程。近年来,辽宁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了众多"政产学研用"模式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从中暴露出当前"政产学研用"模式发展的困境,全面而合理地规划对推动"政产学研用"模式的完善具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梳理文献、搜集数据和实地调研的方法,来对辽宁省"政产学研用"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利益平衡机制、政策支持体系、相关专业互动、相关基础配套设施以及全民创造活力等方面,提出适合辽宁省"政产学研用"模式的破困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