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1篇
贸易经济   7篇
农业经济   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食品是用来填饱肚子的,但它首先要安全。在美国人眼中,食品包装安全与食品质量同样重要。所有与食物相接触的物质,必须遵守“安全第一”的原则。这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对食品包装的基本要求。凡是食品可能接触到的材料都属于食品包装,这不仅包括普通的塑料袋、纸袋,而且包括罐头内的涂层、容器盖子、开口处的密封材料等。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依靠《奶品条例》严格监管在美国,人均年消费液态奶品约178磅。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牛奶及其制品举足轻重,因此牛奶和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卫生,在美国是受到严格监管的。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是美国奶品质量安全的主  相似文献   
3.
张汉东 《浙商》2007,(14):26-26
事件 8月1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宣布中国3家企业的13个牙膏品牌,含有二甘醇,决定扣留这些牙膏,并建议消费者不要使用。随后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也相继做出停用,停售中国产牙膏决定,并且禁售还有继续扩大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将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一项新法规,规定所有食品都必须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在说明上标出食品所含成分,如是否有牛奶、蛋类等。这一新法规将帮助一部分人避免过敏。  相似文献   
5.
苹果干含有致癌化学物质;叉尾含违禁抗生素;干贝和沙丁鱼涂有腐败细菌;蘑菇沾有非法杀虫剂;…… 这是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上月扣留从我国进口的107种食品的原因,而今年四个月内已有298次船运食品遭FDA拒绝入境。此前曾引起中美外交层面关注的中国宠物食品成分污染的新闻也成为美国媒体热炒的话题。一时间,美国弥漫着一股“中国食品威胁论”。 与此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展开“危机公关”,邀请300多名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等国的相关人员在北京召开国际消费品安全大会。  相似文献   
6.
<正>6月1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发布进口警报称,从中国的牙膏中检出了最高含4%的二甘醇,并警告消费者不要使用中国制造的牙膏,并对中国的牙膏采取了扣留措施。为此,国家质检总局启动调查程序,中国卫生部组织专家也对牙膏中二甘醇的危害性进行了评估。二甘醇属低毒类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由于代谢排出迅速,无明显蓄积性,迄今尚未发现有致癌、致畸和诱变作用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牡蛎,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蚝”,其味道鲜美从经典文章《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描述就可见一斑。更有人说,生吃牡蛎(即“生蚝”),更是天上有、地下无的绝世美昧。不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近日却在其官方网站发布警示,提醒人们不要生吃牡蛎。因为这种海产品也可能受到了最近流行的诺瓦克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历来通过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驻饲养场及食品生产企业等方式,实现从原料采集、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及售后等各环节的全程监控。2009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了《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进一步扩大了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职权,并对食物在种植、收获、流通等方面设定相应的标准,以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源头控制是重要内容。同时,作为食品进口大国,为了从源头上确保进口食品的安全性,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马里兰大学等机构于2011年9月15日联合成立了国际食品安全培训实验室,对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进行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标准、监管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有效的源头控制,为全方位、立体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构建建立起了第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9.
由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制的全新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Pradaxa)已获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该药可用于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这也是近50多年来首个在美国获得批准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10.
美国“全国健康母亲、健康婴儿联盟”一项研究表明,为保证婴儿大脑健康发育,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每周应至少消费12盎司(373克)的鱼类或海鲜。而这一建议,刚好与FDA(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几年前发出的不超于12盎司的警告相反,当时的数量是根据潜在水银污染量计算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