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6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贸易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1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秀秀 《魅力中国》2014,(15):83-83
文章阐述了美声唱法的起源与特点,介绍了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后,几代美声唱法歌唱家对中国美声唱法民族化所做出的努力与发展。纵观我国目前美声唱法民族化发展的趋势,着重论述了美声唱法要中西结合、洋为中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声唱法。并提出在正确掌握美声唱法的技巧外.要更多地演唱中国声乐作品及经典的中国民歌,正确掌握中国语言的发音规律,力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2.
祖英 《品牌》2011,(12):133
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就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作一比较两种唱法在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不同差异,本文从唱法的训练、共鸣腔的运用、喉头位置和咬字吐字等方面对两种唱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只有一种唱法,就是"科学唱法",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包含在其中,但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民族唱法在吸收美声唱法的科学性后得到了丰富,逐渐形成"新民族唱法",进而发展成科学的民族唱法。而目前某些音乐院校美声唱法教学存在诸多谬误。美声唱法正确训练方法中的三要点是,打开喉咙、在正确的打开喉咙的基础上发声、呼吸支持。  相似文献   
4.
合唱是一种将人类的个体存在和群体存在完美统一的音乐形式,美声唱法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唱法,本文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分析阐释了在美声唱法与合唱艺术发展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这一独特视角出发,为美声唱法的"亲民化"以及群众合唱的"全民化"探索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美声歌唱艺术中,正确的呼吸是个重要的十分关键的因素.它既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又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发声是否准确,音质是否优美都与呼吸密切相关.古今中外的音乐家们都十分重视歌唱的呼吸,凯沙雷说过:“谁知道如何正确地呼吸,就知道如何歌唱.”我们辩证地说:“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实现歌唱机能调节的关键环节,正确的歌唱方法中,一定包含着正确的呼吸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友 《上海商业》2012,(5):74-75
时下,学唱歌、学声乐、学K歌是上海各个年龄层尤其年轻人文艺消费的时尚潮流,加之网络的发达和信息传递的快捷,那些信誉好、质量高的业余培训机构,自然受到更多习艺者的欢迎。而在长宁,特别是在交通便利、商业繁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已经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对学习美声唱法的歌唱技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有些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投入实际的应用中,为学习美声唱法的后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和研究基础。本文根据对众多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美声学习经验和观点,对学习美声唱法的唱歌技巧和歌唱姿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为众多学习美声唱法的学者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薛海勇 《魅力中国》2011,(11):251-251
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声乐演唱的教学已成为必修的科目,无论是西方的美声唱法,还是我国的传统戏曲演唱以及民族唱法,都对于歌唱中语言提出了明确而又严格的要求,没有语言,歌唱也就失去了灵魂,语言是构成声乐艺术的一大基。础,是来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语言既是声乐作品创作的基础,同样也是声乐演唱的基础。强调歌唱中语言的重要性,是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王超 《魅力中国》2013,(31):102-102
歌唱是音乐艺术生命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通过生动鲜明的音乐形象和美妙的声音来实现的。在人与人的情感交流传递过程中,无论我们运用何种唱法都需要全身0地投入艺术表现,这样才能使优美漂亮的音色蛤人以艺术的感染,使听者陶醉。本文针对美声唱法对通俗唱法的基础指导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薛峰 《东北之窗》2011,(17):85-85
高晗就读于德国斯图加特音乐学院,今年上大一,学习美声唱法。高中时,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高晗的老师来自德国,对高晗也是十分欣赏,在老师的极力推荐下,高晗最终选择到德国深造。最终,高晗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斯图加特音乐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