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4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7篇
经济概况   6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下浙商网     
《浙商》2011,(18):28-28
徐文荣写回忆录称财富只有贡献给社会才有价值 8月12日,徐文荣的自传体回忆录《徐文荣口述风雨人生》在横店举行首发仪式。记录者严格按照了徐文荣当年的设想分篇立章。在书中,徐文荣认为,财富只有贡献给社会才有价值。挣钱多少也许可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但是,怎么花钱,却更是衡量一个人素质品位和精神境界高低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2.
丛者甲 《东北之窗》2014,(18):60-61
正我从小在大连长大,常引以为自豪的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曾经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他就是在1947年初从解放战争前线到大连医治伤残而留下来创办大连兵工总厂(对外称大连建新公司)的炮弹引信厂厂长的吴运铎。他在大连研制炮弹中,又第三次负伤,1949年5月离开这里到苏联去治疗。吴运铎是中国人民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中国工人的楷模和"全国自强模范"。他撰写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吉 《商界》2011,(5):148-149
为何要在本该严谨的管理学探讨上"跑野马",引入古希腊神祗的话题,难道仅仅是为了文化象征和哲学隐喻? 对于《管理的众神》,查尔斯·汉迪在其另一部自传体著作《大象与跳蚤》中,述说了最初的想法:那是1981年7月的某一天,49岁的汉迪毅然告别了平稳的公司生活,开始了新的“跳蚤”(自由随意)式生活。  相似文献   
4.
李为 《深交所》2006,(4):48-50
于光远先生在他年近九十岁时写了一本自传体的书——《于光远自述》,讲述自己一生有趣的故事。这位大思想家、大学问家一生坎坷,他的书读起来却让人感到很轻松,他讲述自己的倒霉事、险事也可以当乐事、滑稽事讲,你会感受到他在最失意的时候依然有乐趣,最痛苦的时候依然面带微笑  相似文献   
5.
行家藏书     
《中外管理》2009,(10):127-127
王金萍(盈飞无限国际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 《旁观者》 彼得·杜拉克有一系列著作,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这本《旁观者》。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也是我接触他的第一本书,改变了我对管理书原来的印象。书中从杜拉克出生、家庭背景,以及他的家庭从欧洲到美国的转移推演开去,杜拉克以他的脚步去看整个社会、行业的变迁,非常有高度,不是在进行管理理论的说教,而是叙述中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四十多岁的农民工,早上五点就起床干活.中午休息半个小时,然后继续干活,一直干到晚上八点才休工。他从事的是繁重的体力劳动.一天下来.整个身子累得都像散架了似的。但晚饭后.他没有像别人那样呼呼大睡,而是趴在被窝里写一部自传体的小说。  相似文献   
7.
华仔 《商界》2005,(12):I0012-I0015
这算不算内心的独自?好像还没有那么深刻!这算不算自我的辩解?好像是对文字的一种曲解!大家就当这是一部真实的自传体小说.我自己就当是写一部很年轻的回忆录![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他是股民的大救星2005年12月14日,一个网名叫“啸聚英豪”的人,换成“带头大哥777”的网名,在新浪网和网易网上同时开设了博客。在不到12分钟的时间内,“带头大哥777”充分展示出其在互联网上长袖善舞的天分,连续发表了7篇数万字的自传体博文《演绎风雪》。  相似文献   
9.
在这当下异彩份呈的世界里淡泊自守是一.件非常难的事。珍贵兄不仅做到了,而且还要赏音山林,这就不能不让我敬佩。先前看到珍贵兄《在路上》这本集子中的自传体文章,非常坦白地交待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知道了他的思考和愿望,更加觉得了不起。过了一年,再品味他的画作,知道他的心很安静,他的想法很干净,  相似文献   
10.
黄智 《重庆与世界》2013,(10):61-63
在回忆和记忆成为文化学炙手可热的论题的今天,德国小说家马丁·瓦尔泽以其一本带自传体色彩的小说《迸涌的流泉》,在文学批判界掀起了轩然大波。由此,对德国历史记忆的反思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瓦尔泽以主人公约翰的独特视角,呈现了第三帝国时期其童年和青年时代的历史画卷。通过对主人公成长历程的回顾性梳理,对历史回忆进行了悖论性的反思,批判了对德国历史回忆的标准化,提出了"对过去没有兴趣"的回忆原则和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