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综合类   5篇
贸易经济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国内对南音南曲(弦管)、梨园戏的研究已如火如荼,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已是铺天盖地了,并在各自的领域里有不少的新成果。但基本各自为政,对诸宫调、南戏、梨园戏的研究却很少提及到它们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本次科研试着把它们"宫"与"调"的使用、套曲连缀的使用、曲牌如何传承借用等的传承做一点梳理,填补这一空白。恰逢泉州被评为首届"东亚文化之都",这项评选要求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城市风貌、人文遗产能够体现东亚文化传统,具有鲜明城市或地方特色文化。泉州在大力发掘传统文化遗产,本文还作为校级的立项课题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贠哲  吴蒙 《河北企业》2011,(12):95-96
千百年来,封建礼教对人的压迫异常残酷,它剥夺了人们各种自由,其中,爱情自由是受其影响最深的一种。很多人以爱情为主题来反对封建礼教的沉重压迫。成就了不少丰碑之作,《西厢记》就是其中之一。王实甫在元稹的《莺莺传》和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基础上大胆创新,使《西厢记》不仅成为“天下夺魁”(贾仲明[凌波仙]吊)之作,更是“千古...  相似文献   
3.
论诸宫调与瓦肆伎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诸宫调是一种大型的讲唱学。它深受当时瓦肆伎艺的影响。说话伎艺在说白方面为诸宫调提供了大量的艺术经验。鼓子词、大曲和宋杂剧等瓦肆伎艺在音乐和表演方面对诸宫调有直接的沾溉。  相似文献   
4.
本探讨了元代诸宫调的兴盛与衰落的过程,阐述了《天宝遗事诸宫调》的结构体制和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诸宫调是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讲唱艺术。它以宫调为音乐单位,而每个宫调的曲子在组合形式上不完全相同。从总体上来看,其音乐单位有三种组合形式:一曲独用、一曲带尾、多曲带尾。这三种组合形式为南北曲所继承。  相似文献   
6.
随着艺术商品化的出现,宋元说唱音乐得以继续发展,这种长篇说唱音乐的出现是我国说唱音乐进入成熟时期的标志。本文对诸宫调进行简单的介绍,仅供学界专家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祖健 《秘书》2013,(4):44-46
江南吴地盛行评弹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合称,吴地俗称说书。评话在北宋称为平话,上及唐,有讲经和变文等,流变至今,北方为评书,南方则称评话。弹词是歌咏性弹唱,源自宋代诸宫调,南宋时已有弦索、南词等别称。流变至清代,北方为琴书、鼓词、子弟书等,南方则演化为吴地(苏州、扬州、徐州)弹词。明代评话已臻成熟,至清代的苏州,评话和弹词都很兴盛,苏州因此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传统说唱艺术源远流长,这得益于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和杰出的创造才能以及对思想、文化传承的重视。诸宫调与鼓词便是我国传统说唱艺术中最富表现力的两种说唱形式,二者在文本、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皆有共同之处。本文以诸宫调《刘知远诸宫调》与鼓词《绘图新编狸猫换太子包公出世说唱鼓词》为例,着重探讨这两种说唱文学在艺术形式上的异同,以此揭示二者之间的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