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0篇
工业经济   7篇
计划管理   38篇
经济学   40篇
综合类   45篇
运输经济   7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9篇
农业经济   107篇
经济概况   2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民俗旅游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民俗文化底蕴深厚,但甘肃民俗旅游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其优势,探讨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甘肃民俗旅游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虚拟水及其在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粮食)来获得本地区水和粮食的安全。本文在综述前人对虚拟水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2002年甘肃省及不同地区主要农产品虚拟水含量,并对甘肃省加强虚拟水贸易的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早在一百多年前的乾隆时代,当时的西北官员当中,就有两人两度提出陕甘分闱的建议,自乾隆四年到乾隆十二年,时任川陕总督鄂弥达和陕西学政胡中藻两次提出陕甘分闱之建议,皆为军机处和乾隆帝所否决,陕甘分闱遂不能行。因此,从现有资料来看,陕甘分闱的首倡者应是乾隆四年时任川陕总督鄂弥达。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甘肃省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SPSS、GeoDA和ARCGIS 9.2软件,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时空差异分析后发现:甘肃省各县整体发展比较落后且经济发展差异有拉大趋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趋势;1999—2008年甘肃省县域人均GDP中心,位于肃南县并向西北移动;空间聚集特征明显,经济发达地区位于河西地区;按照2008年甘肃省各县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甘肃省各县可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1999—2008年人均GDP平均增长速度和相对发展率表明,河西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5.
PSR视角下甘肃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为切入点,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PSK框架,并据此构建了宏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统计软件及GIS软件,对甘肃省12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78~2008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人均产量等粮食生产的相关资料,对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阶段分析;选用农膜使用量、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动力、受灾面积、价格指数等指标,建立了C-D生产函数,分析了不同阶段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变动的原因.结果表明:物质投入、科技投入和政策因素是影响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提示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然偏低,但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分析河西走廊物流业效率演化的指标体系,基于2009-2017年河西走廊物流业统计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各市物流业效率和技术进步率,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该地区物流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并从省内、省域间、各经济区域间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证分析表明,相较于全国各省市地区,河西走廊物流业整体水平较低,物流业效率和技术进步率的强正相关性普遍存在,其物流业发展对政策偏向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技术进步率低下和基础设施匮乏也是制约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从政策照顾与资金投入、科技进步与管理水平和市场运营与体系建设三个方面,为河西走廊物流业发展提出了建议与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科学合理地规划区域旅游的空间结构,可以极大地促进该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以点轴理论为依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定量论证,发现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空间结构分布着甘肃省数量众多的优质旅游资源、90%的优秀旅游城市和星级饭店、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较高的旅游总收入及旅游人气,这些都为区域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障。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空间结构的提出对提升甘肃旅游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助于甘肃省向旅游强省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考察并分析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试图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为今后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发展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为西北地区其他省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方法]以甘肃省在建的20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空间分布规律,并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最邻近指数R=0.71,表现为凝聚型分布,地理集中指数Z=26.73,均匀度C=0.016,表现为非均衡集中分布;空间自相关分析未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核密度分析的集聚程度,将示范村空间分布划分为三大片区,共形成5个中心区, 1个次中心区。[结论]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整体呈凝聚型分布,区域分布呈现出非均衡集中型状态,空间自相关性不显著;乡村旅游示范村密度在空间上分布差异较大,呈现出多中心发展格局。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分布格局受地形地貌与水文等自然因素以及政策、人口与经济、客源市场与交通、文化等人文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丰富,适宜种植的杂粮作物品种较多,但其杂粮种业发展存在诸多与现代农业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杂粮产业的发展,因此急需提出针对甘肃省特色杂粮种业发展的策略。[方法]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与文献分析,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杂粮种业的特点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甘肃省特色杂粮种业的发展策略。[结果]调研发现,甘肃省杂粮种子产值高达2亿元以上,其种子研发体系正在完善,商业化速度逐步加快,市场前景广阔。但仍存在杂粮种业缺乏长远规划,杂粮作物种子市场尚不健全,缺乏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种子信息网络及监管机制不健全;育种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品种布局不尽合理;杂粮作物品种保护意识不强,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不够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充分发挥甘肃省自然气候生态特点,挖掘优势特色杂粮作物,整合资源,构建杂粮作物育种创新技术体系;建立健全杂粮种子质量监控体制机制;培育现代杂粮种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化销售网络等发展策略。[结论]甘肃杂粮作物种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