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56篇 |
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817篇 |
工业经济 | 34篇 |
计划管理 | 368篇 |
经济学 | 671篇 |
综合类 | 219篇 |
运输经济 | 12篇 |
旅游经济 | 20篇 |
贸易经济 | 254篇 |
农业经济 | 50篇 |
经济概况 | 29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123篇 |
2019年 | 107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115篇 |
2013年 | 192篇 |
2012年 | 173篇 |
2011年 | 234篇 |
2010年 | 189篇 |
2009年 | 137篇 |
2008年 | 246篇 |
2007年 | 245篇 |
2006年 | 150篇 |
2005年 | 96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47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创企业早期成长中的异质性资源的塑造与整合分析——以阿里巴巴公司的早期创业成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创企业早期成长中都会遇到创业团队的资质、创业机运、创业资源及创业盈利模式等四大关键成功要素(KSF)的制约,其中,异质性资源的塑造和整合是竞争优势的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阿里巴巴在创建及早期成长过程中四大关键要素之间的匹配和协同规律,围绕异质性资源的塑造与开发的动态过程,总结出阿里巴巴持续竞争优势的实现基础,最后给出了有效促进中国新创企业早期顺利成长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和买,泛指官府向民间购买物品的行为。其核心便是“和”,即蕴含着自愿交易、买卖的官民双方地位平等、官府购买民间物品应以货币的形式支付对价等含义。为了规范和买行为和保障和买秩序,元继于宋,确立起了一整套包括均平摊派、时估、法定程序、和买钱货两清的支付原则、税课管理制度等在内的和买法律制度体系。然而,和买法律制度在“商品化/赋税化”“和/不和”的博弈中,最终滑向了政府主导、赋税化的境地,而随意的摊派与吏治的败坏在其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和买法律制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缓其由“和”向“不和”的赋税化性质蜕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穷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2)
本文构建的理论模型探讨了收入不平等、政策偏向与最优财政再分配之间的关系。模型显示:政策偏向是收入不平等与财政再分配恶性循环的决定因素。当政策偏向于穷人时,最优财政再分配系统的选择是提高税率,扩大对穷人的转移支付;当政策偏向于富人时,最优财政再分配系统的选择是降低税率,减少对穷人的转移支付。依据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1)中国收入不平等不断恶化,针对恶化的不平等而采取的财政再分配政策效果差,没能扭转不平等恶化趋势,政策偏向严重。(2)税收再分配政策偏向富人,使富人税负相对轻于穷人,居民收入不平等加剧;偏向于穷人的转移支付多为消费券(物),导致越扶越贫。为此,需要从调整所得税和转移支付政策等方面采取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5.
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增值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现行增值税在实践中存在问题产生的不利于创造公平税收环境、不能体现宏观经济政策、造成税源流失的负面效应进行分析。进而进一步明确了完善现行增值税票要解决的认识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增值税的总体设想和具体措施, 即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过渡、分阶段扩大增值税范围、减少增值税税收优惠、建立健全增值税征管制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所有制企业陆续进入、退出市场以及在市场中展开竞争,是中国渐进式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借助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年),在VDF总量生产率增长分解框架下,测度了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动态演进效率。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总量上的效率贡献最大,民营企业在增量上的效率贡献则最大。经济总量上,内部效率提升环节对总量生产率贡献最大,而增量上,退出环节对总量生产率贡献最大,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走上了一条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与优胜劣汰的发展道路。进入环节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效率贡献均为负,说明中国依然是一个进入门槛较高的国家。不同所有制企业对总量生产率的贡献与企业生命周期有关。本文对澄清我国企业改革的所有制误区,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与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口流动性、公共收入与支出--户籍制度变迁动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分析了人口流动性的内生决定 ,以此解释中国户籍管理政策变迁的动因。文章表明 ,分权框架下的区际竞争将推动政府降低人口流动成本。一般而言 ,集权 ①框架下的最优流动性水平普遍低于分权框架下的流动性水平。与我国近 2 0年来户籍政策变化相一致的是 ,跨区劳动力配置需求的上升增加了户籍管制的效率损失成本 ,将推动人口流动成本下降。我们认为 ,除了协调地方公共品供给外部性、限制地区间税收竞争以最大化税收收入这两个基本原因之外 ,我国户籍管制的另一个特殊原因是便于执行地区差别政策。而设置流动成本的效率性取决于政府目标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一致性程度。 相似文献
8.
We analyse a disregarded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 a switch in government expenditure away from energy (or other natural
resources) and toward a composite good which includes energy-saving expenditure. We first develop two variants of an analytical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A composite good is produced with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and energy is imported or produced
domestically with diminishing returns, yielding a differential rent to its owners. The government purchases energy and composite
goods from private firms. Such a policy unambiguously increases employment. It also raises private consumption and welfare
under two conditions: (i) it is not too costly and (ii) the initial share of the resource is smaller in public spending than
in private consumption, or the difference is small enough. We then run numerically a model featuring both importation and
domestic production of energy (oil, gas and electricity), for the OECD as a whole. Simulations show that employment, welfare
and private consumption rise. We provide magnitudes for different parameter values.
Earlier versions of this paper have benefited from conference participants at the European Council for an Energy-Efficient
Economy,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cological Economics World Congress, CIRED seminar and EUREQua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seminar. We especially thank Michèle Sadoun and two anonymous referees. The usual disclaimer applies. 相似文献
9.
基于BF(2020)模型框架,本文构建了嵌入间接税、成本加成和进口中间投入品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网络结构一般均衡模型,并提出了一种扭曲—调整的索洛余值的事后核算和结构分解新方法,进一步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数据、WIOD数据库等编制了与模型匹配的社会核算矩阵,实证测算分析了1997—2017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结构变化。研究表明:(1) 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且两者存在明显此消彼长的“跷跷板”特征,劳动的贡献相对较小且贡献率呈下降趋势。(2)纯技术效率变化一直是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主要贡献部分,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7年是其分水岭,受技术模仿后发优势逐步式微的影响,技术进步速度下滑,但2012年后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影响,纯技术效率逐步提升。(3)扭曲因子配置效率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贡献由正转负,进口中间品贸易条件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贡献率由负转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大背景下,资源配置效率变化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但2007—2012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扭曲因子配置效率出现短期恶化并拉低了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0.
科技资源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区域科技资源匮乏与协同度较低严重制约区域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因此,促进区域科技资源协同与共享,如何推动各创新主体共同治理、共同发展是政府与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运用2008—2017年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科技统计数据及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哈长城市群科技资源协同现状与未来协同趋势进行测算,结合生态学理论与生态化治理方式,设计区域科技资源生态化治理机制。结果发现:2009—2017年科技资源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长态势平缓,其中2009-2011年和2013年复合系统协同度处于低水平协调状态,其它均处于一般协调状态。通过预测发现,2008—2022年科技资源复合系统协同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仍处于一般协同状态。基于此,围绕科技发展生态环境、区域空间协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设计治理机制,促进区域科技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