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49篇
工业经济   5篇
计划管理   13篇
经济学   17篇
综合类   10篇
旅游经济   1篇
贸易经济   21篇
农业经济   17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浮息债券基准利率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浮息债券的投资价值。中国目前浮息债券基准利率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7日回购利率两种。本文主要通过对两种基准利率的生成机制以及市场波动特征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不同基准利率浮息债券的融资成本以及浮息债券基准利率创新对中国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管理带来的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袁弘  朱道林  耿春华 《经济地理》2004,24(2):254-256,262
如何利用临街样点地价推算区片平均地价及基准地价始终是城镇基准地价评估的一个难点。文章利用赤峰市的实际调查数据,分别采用临街贡献率和面积加权两种方法推算区片平均地价,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区片价与临街地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证明两种方法所推算的区片平均价是基本一致的,而且区片价与临街地价之间呈“反S”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3.
北京先行经济指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先行经济指数"是我国第一个区域性先行经济指数,在试运行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指数以我国现行统计制度为基础,紧密结合北京实际,通过构造基准循环、"提取"先行指标、编制指数、返回检验等步骤,对北京先行经济指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先行指数超前GDP增速变化4~8个月这一重要研究结论在返回检验中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多种计量方法,对Shibor运行以来基准地位的确立情况以及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以来Shibor基准地位的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Shibor基准地位的确立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影响,并提出进一步提高Shibor基准地位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准是过程能力指数的一个重要属性,对有关过程能力指数基准的若干问题作出详尽阐述,可为进一步纠正过程能力指数公式错误(诸如Cpk、CpU、CpL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客运专线铁路对测量精度要求较高,传统的分阶段布网方式和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高速铁路建设的需要。文章提出了"三网合一"的测量体系和布设原则及控制网的精度梯度等级,该体系的建立能统一高速铁路勘测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的起算基准和协调其精度,保证无碴轨道铁路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城镇基准地价更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基准地价都面临着过时的问题,基准地价的更新成为当前土地评估工作的重点而被提到重要议程上。就基准地价的更新问题提出一个概述性的工作方案,对主要分析模块的流程以及模型做了必要说明,便于采用计算机编程处理,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涉,造成评估结果的偏差。  相似文献   
8.
通过基准收益率测算方法的比选,基于2011—2017年全国农村水电统计年报7年统计大数据,对假设电站H进行经济评价,计算其财务内部收益率,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考虑主要的影响因素,确定了小型水电站行业基准收益率取值,并对结果进行验证,以证明测算结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容积率修正系数编制是土地评估领域探讨的热点之一。提出了先构建容积率、因素总分值与地价关系的地价模型,进而编制分级别的住宅用地容积率修正系数的新方法,并以北海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拟合度明显优于最小二乘法,便于据此编制更精准的分级别容积率修正系数表;该方法引入因素总分值规避了传统区域修正方法的主观任意性问题,便于计算机进行批量快速处理,保证了编制的容积率修正系数的可靠性,在实践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0.
In the past few years, few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have received as much attention as multi-source feedback systems (MSFSs). In the US and Canada, it is estimated that over one-third of organizations are using some form of MSFS and recent surveys show that this practice is still gaining popularity. Concurrently,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literature has focused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actice. However, while few would dispute the popularity of MSFS, relatively little has been published on the use of these systems outside North America and thus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ir form and effectiveness in international contexts.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MSFS. Interview data from HR managers and consultants from Argentina, Australia, China, Slovakia, Spain and the UK demonstrate that MSFS are being implemented, in slightly different ways, in each of these six countries. The main challeng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MSFS in these various countries are the communication efforts necessary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 and the inherent difficulty in giv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lso provide data as to the perceived future of MSFS in each of the countries survey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