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70篇 |
免费 | 679篇 |
国内免费 | 64篇 |
专业分类
财政金融 | 506篇 |
工业经济 | 1028篇 |
计划管理 | 4258篇 |
经济学 | 2125篇 |
综合类 | 2198篇 |
运输经济 | 49篇 |
旅游经济 | 50篇 |
贸易经济 | 1590篇 |
农业经济 | 454篇 |
经济概况 | 215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11篇 |
2024年 | 178篇 |
2023年 | 194篇 |
2022年 | 253篇 |
2021年 | 368篇 |
2020年 | 332篇 |
2019年 | 260篇 |
2018年 | 169篇 |
2017年 | 234篇 |
2016年 | 247篇 |
2015年 | 334篇 |
2014年 | 815篇 |
2013年 | 874篇 |
2012年 | 1244篇 |
2011年 | 1266篇 |
2010年 | 991篇 |
2009年 | 857篇 |
2008年 | 1064篇 |
2007年 | 1006篇 |
2006年 | 991篇 |
2005年 | 784篇 |
2004年 | 567篇 |
2003年 | 442篇 |
2002年 | 257篇 |
2001年 | 214篇 |
2000年 | 171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ndrew J. Seltzer 《Accounting, Business & Financial History》2004,14(3):237-256
This paper uses evidence from late nineteenth-and early twentieth-century personnel records of two Australian banks to examine the nature of internal labour markets prior to the Second World War. It is argued that the industry possessed all the classic features of internal labour markets: limited ports of entry, internal promotion, long careers, and assignment of wages by well-defined rules. The paper then examines the reasons why banks adopted internal labour markets. Finally, the paper examines the recent decline of internal labour markets and examines the role of technological and social changes in this decline. 相似文献
2.
Recent approaches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ave much room for policies at a local level. In fact, it is becoming evident that targets such as increasing resource productivity, preserving natural cycles, or extending the present level of welfare, are best pursued within the confines of a local area. In particular, environmental changes are best brought about by considering local systems of firms as cornerstones of cooperative strategies and using data on materials and energy use in physical terms. In this paper, an enterprise input–output model is developed for an industrial district, i.e. a local group of firms specialized in the production of a single final output. The model allows for a detail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aterials and energy flows and the consequent generation of waste and pollution. As a planning tool, the model may be used to evaluate alternative scenarios, such as the possibility of re- using waste taking account of sustainability requirements. An empirical case study applies the model to an industrial district in Southern Italy producing leather sofas.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补资产对渐进性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并通过中国医药制造、电子信息和电气设备制造等三个行业103家上市公司2004~2008年的数据,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发现和结论是:企业互补资产的积累有利于渐进性技术创新,但不利于突破性技术创新;不同类的互补资产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有所不同,互补生产制造和人力资产不利于突破性技术创新,而互补营销资产的积累有利于突破性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4.
刍议企业动态竞争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化和动态化,商业竞争规则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实施动态竞争战略,培育动态竞争能力,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运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省级和企业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并运用系统GMM法研究技能劳动力供给、国内外技术进步对中国技能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技能人才的相对供给对技能溢价的影响显著为负,国内研发投入和出口会使中国技能溢价逆转,而国内技术购买、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FDI)会增加技能溢价,考虑交叉关系之后,各变量的影响符号基本一致,但系数变小;将高技术企业分为外资和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各个解释变量的影响方向与前面一致,内资企业各变量的影响方向存在差异,不同类型企业各个变量的影响大小差异与变量本身规模有关;运用脉冲响应图发现贸易开放会引起开放程度较高区域的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技术“追赶”,提高其技能溢价。 相似文献
6.
比较国际上两种主要融资制度绩效,实证分析我国的融资制度,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扭曲,距离真正市场化有差距,成因在于融资制度本身的内部结构缺陷和外部宏观环境改革滞后,根源在于银企都不是真正的融资主体,导致企业融资行为出现变异.鉴于融资制度同企业融资行为模式存在内生一致性,推进政府的经济、金融制度改革,实现企业融资行为的合理回归,使之朝着以银行中介为主的融资模式向以股票市场股权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转换,才是中国企业融资行为模式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已经得到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我国台湾地区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十分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分析了台湾地区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总结出了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经验,旨在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运用重复博弈理论分析区域产业集群内多企业间合作形成的合作激励机制,认为能威慑到有不合作或背叛动机的企业从欺骗均衡转到合作均衡,激励企业间走向制度化合作。分析温州产业集群内的商会组织,发现集群内多个企业受理性驱使经过多次重复博弈可以有效地限制了潜在交易企业的不诚实行为,激励集群内所有企业走向制度化合作,增进企业整体利益,提升区域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李逢春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1,(4):67-69,73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成熟 ,实施名牌战略是其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区域名牌战略面对的局势及不足之处 ,提出了通过企业名牌创新和政府的适度干预来发展区域名牌 ,繁荣区域经济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依据创业要素,试构了技术创业过程动态模型,并通过对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创业发展的案例对此模型进行分析,提出技术创业不仅强调技术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对创业资源的不断整合,以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这才是技术创业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