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销售与管理》2010,(3):94-98
中国社会已进入矛盾冲突的多发期,近年来,由于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平,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以及腐败泛滥现象等,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冲突加剧,仇官、仇富心理严重。因为环境污染、土地征用、房屋拆迂、企业改制、违法行政、司法不公等侵犯公民基本权利.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诸如瓮安事件、甘肃陇南事件等等,大规模的恶性事件也越来越多,已经影响到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于建嵘作为资深研究专家为大家进行了详细分析。本刊摘录其部分讲话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中国老区建设》2008,(8):23-23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于建嵘认为,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把乡镇体制改革和其他综合配套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各地也进行了许多改革探索,但总的来说,在农村综合改革特别是乡镇体制改革问题上,形势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3.
微博热词     
《中国经济快讯》2011,(7):76-77
在社科院教授于建嵘等的倡议下,微博上解救乞讨儿童的大行动不断升温。郑渊洁:中国法律不禁止乞讨,但禁止儿童乞讨。《刑法》第262条设有"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该罪名最高判7年并处罚金。见到儿童乞讨,请立即掏出手机拨打110报警。对于刑事犯罪报警,警察必须出警并制止犯罪。如不出警。请投诉警察。  相似文献   
4.
阅读     
《数据》2011,(7):7-7
有权懦弱 微博是面对假想听众的独语,害怕假想敌的人做矜持状,率性的人则交出了更多的自己。这部语录汇聚了熊培云、于建嵘、陈志武、刘苏里、徐文兵、吴晓波、姚晨、蒋方舟、封新城、北村、冯唐等十五位各路微博英雄,在坦诚之外,他们睿智的思想让人如沐春风,这也是他们阅世阅己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有媒体刊登了题为《国内首份信访报告获高层重视》的报道,讲到了中国社科院的一份《信访的制度性缺失及其政治后果》的报告报告认为:信访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这已引起了高层的重视。文中还提到中国农民问题实证研究学者于建嵘和他的6人课题组对信的调查研究结论。于建嵘认为,信访制度作为历史产物已经无法适用于当前,已是弊端丛生。如果不进行彻底的改革,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政治果。文中也谈到了专家学者提出的改革意见,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强化信访,加强现行信访部门的权力;二是弱化甚至撤销信访。看完这份报道感觉信访改革…  相似文献   
6.
微博祛魅     
方舟子寥寥数语就将唐骏学历造假的事情在微博上公布出来,并引起全社会对成功人士教育背景质疑的轩然大波;于建嵘几条微博信息的公布,在博友的推波助澜下,成功解救了一批被迫从事乞讨的未成年人……如此种种,微博已经从人际关系的维护、联系工具,转变为制造舆论、参与舆论的信息发布平台。  相似文献   
7.
《商周刊》2011,(4):17-17
事件:今年春节,“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成为一个热得发烫的微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于建嵘开通的这个微博目的很简单通过网络的力量,找到被拐卖的乞讨儿童,减少利用未成年人乞讨的现象。从影视名人到学者,从官员到警察,从媒体人到普通学生,一场微博上解救乞讨儿童的大行动不断升温,许多人投入到这场大接力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信访制度批判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嵘是信访改革的重要推动者。从农民税费抗争到土地维权,再到信访改革,于建嵘展现了一位学者关注现实最尖锐问题的勇气和敏锐,他所发出的声音也屡受高层重视。  相似文献   
9.
涂名 《中国改革》2004,(1):7-10
2003年,我们看到经济学家、学者、律师、法学家和其他知识分子在“三农”领域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如高耀洁、万延海之于河南艾滋病人群,温铁军、于健嵘之于农民群体,贺卫方、许志永等人之于2003年一系列个案等。一批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经过20世纪90年代人文知识分子在经历商业时代的边缘化之后.重新介入广泛的社会政治生活。也许,我们的人物盘点只能揭示出中国的“三农”问题在过去一年中努力尝试、积极探索的冰山一角;也许,在此之外仍有许多让我们记忆深刻的事件和人物;但我们希望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梳理记忆.共同分担中国“三农”问题的艰难。  相似文献   
10.
他放弃赚钱的律师职业,回归当年的誓愿——研究中国农民。他和贫寒无所依的农民泪眼相对;他和一呼百应的“农民领袖”结为好友;他记录下“上访代表”的冤情中的每一个点滴;他与县乡干部们掏心窝子说话一起喟叹;同时,他也亲眼目睹了底层社会黑恶之徒的横行。他就是“行走在中国大地上的学者”——于建嵘博士。《南方人物周刊》李玉霄人物特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