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05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89篇
财政金融   7564篇
工业经济   2956篇
计划管理   6299篇
经济学   5017篇
综合类   2035篇
运输经济   244篇
旅游经济   13篇
贸易经济   13359篇
农业经济   2296篇
经济概况   5932篇
信息产业经济   47篇
邮电经济   61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319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447篇
  2020年   423篇
  2019年   521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529篇
  2016年   751篇
  2015年   1046篇
  2014年   2515篇
  2013年   2268篇
  2012年   3161篇
  2011年   3315篇
  2010年   3386篇
  2009年   4295篇
  2008年   4665篇
  2007年   3358篇
  2006年   2982篇
  2005年   3105篇
  2004年   2123篇
  2003年   1804篇
  2002年   990篇
  2001年   806篇
  2000年   712篇
  1999年   301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8篇
  1980年   2篇
  19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琛 《商场现代化》2023,(24):174-176
其他综合收益科目属于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要素,其列报与披露的过程是从表面到实质的。虽然会计准则对其他综合收益的披露要求愈加严格,但是将理论应用到实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影响该科目列报与披露质量的问题。本文从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与发展历史出发,从理论的角度分析该科目在列报与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该科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新常态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是指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要理解这样的新常态,应该从整体上来理解,也就是说中国经济不仅仅是增长速度放缓了,同时也有经济结构的优化、产业的升级、发展动力的切换以及制度的变革等。我们也应该把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放在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中来认识。目前,全球经济有四个特点。特点一:经济增长正在下台阶,后劲不足,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能源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下跌。这里有美元汇率的问题,也有东西方之间一些摩擦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周浩  杨红蕾 《财贸经济》2021,42(6):119-132
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形式,专利为创新产品中无形资产的专有权利提供了正式保障,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上移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的知识产权纠纷日渐增多.在此背景下,布局海外专利对保障中国企业高质量"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关于中国专利出海的研究较为鲜见.基于2001-2018年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层面的出口和专利申请数据,本文考察了出口对中国海外专利布局的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出口显著地推动了中国在海外专利申请数量的增长.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地理距离在其中表现出调节作用且在制度维度上表现出异质性.具体而言,在知识产权保护强度较高的国家,地理距离会进一步放大出口对海外专利申请数量的促进作用;而在遗传距离和文化距离邻近的国家,地理距离则表现出负向调节作用.另外,"一带一路"倡议也促进了出口对中国专利出海的影响.在当前全球贸易环境较为动荡和中国出口产品努力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背景下,本文的经验证据对推动中国以专利为代表的无形资产海外布局有一定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文章利用2002~2014年中国对120个国家提供的援助与受援国出口数据,研究了中国对外援助对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对外援助促进了受援国对华出口规模扩大,提高了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这对于提高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和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来说都是有利的,符合中国对外援助"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异质性检验发现:中国对外援助促进了符合受援国比较优势的制造业产品,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产品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但并未促进农产品等非制造业产品以及初级品和资源品等制造业产品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从而较为全面地驳斥了西方国家提出的"资源掠夺论"等负面观点;中国对外援助不仅促进了非洲国家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非洲以外其他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中低收入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中国"促贸援助"并未显著促进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受援国工业发展在中国对外援助促进受援国对华出口能力提升方面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