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3篇
计划管理   46篇
经济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贸易经济   24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5篇
信息产业经济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的中等医学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培养出来的中级卫生人员在“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护理专业的教育和护理队伍的培养,对广大人民卫生保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护士专业中医课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不断完善成人医学教育模式,培养能够主动适应卫生服务和医学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质量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是摆在每个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自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席卷全球,截至目前,英国仍是重灾区之一。笔者作为英国南丁格尔方舱医院医学教育主任医生,以及英国佰仕富人寿再保险有限公司(Pacific Life Re Limited)的核保核赔专家,曾亲历疫情一线,在此分享对新冠病毒的深度解读以及对疫情之下的核保风险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体现出来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整体精神面貌。医学院校作为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基地,更要注重医学人文学科的建设,因为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步伐的重要举措。在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的医学教育模式应运而生的同时,注重医学院校的大学精神建设,将医学与人文融合,使医学生和谐发展,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医学生德智体诸方面进行全面培养,使之形成健全人格,把体现着"大学精神"的科学态度、文明风范、价值观念带到社会,影响和感染其他人,发挥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社会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5.
海外     
意大利米兰迎来欧洲医学教育协会大会欧洲医学教育协会(AHEE)大会于8月30日—9月3日在米兰举行,吸引了业界内的教育家、教育机构及研究人员的参与。大会中来自欧洲各国的医学教育专家们交流了课程改革的主要进展,内容涉及教与学,课程评估与教学管理等方面。大会今年的参展商较去年增长20‰  相似文献   
6.
袁月林 《科技与企业》2014,(1):236-236,238
目的:由继续医学教育档案的特殊性,探讨继续医学教育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双轨制,以及电子档案的研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变革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和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逐渐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这样的压力下,医学教育需要适时做出改变,借鉴美、日等国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出更高水平、更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8.
从概念上说,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就是把人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需求的人。它集中体现在: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所以在临床专业儿科课程中也要注意人文素养的灌输。  相似文献   
9.
张大庆 《新远见》2013,(11):80-81
欧洲人把间日疟带到新大陆;而更严重的恶性疟,则是由非洲人带入的。对美洲大陆而言,非洲人的到达又是一个灾难。这一灾难是由建立黑奴制引起的,也是本土人口下降导致的。来自欧洲西南角伊比利亚的新大陆征服者,希望获得那些移民美洲大陆的印第安  相似文献   
10.
"误入"杏林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那一场动荡,在人们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痕和记忆。当很多人被时代或者说历史的车轮碾碎梦想的时候,他的梦想却才刚刚开始。苏若洵的父亲曾在广州一家西药行工作,这对他走上医学之路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影响,但真正影响苏若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