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3篇
经济概况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2.
正典型案例案例一:2009-2010年,刘某等以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名义,在未取得拆迁许可证的情况下,先后在河北清苑县、博野县多次擅自拆迁,签订部分协议并拆除,由于其缺乏资金,其余的被拆迁人认为这样拆迁没有安全港,拒不签订补偿协议,已经拆除的被拆迁人因回迁遥遥无期产生恐慌,大量被拆迁人上访,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便邀请有实力的有责任感的开发企业接管该项目,该开发公司在没有任何开发协议的情况下,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大量注入资金。刘某利用其掌管持有拆迁资料的便利,胁迫开发公司签订《合伙协议》,通过该协议获得一千六百余万元的巨大利益。  相似文献   
3.
4.
5.
陈飞  王印传  陈影  许皥  刘长路 《经济师》2009,(6):226-227
伴随着我国农村由小农经济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整理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内容。文章从华北平原区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博野县为例,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博野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整理模式,包括合并中心村整理模式;村庄整体搬迁模式;村庄内部整改模式;郊区城镇化体系模式。要把不同整理模式与区域自然条件、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有机结合,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印传  孟祥林  陈影 《经济师》2011,(6):45-46,48
文章对河北省博野县城镇发展用地和村庄整理用地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华北平原区村庄整理是补充建设用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村庄应该采用不同的整理模式,依据当地的自然经济状况共分为5种整理模式。根据村庄经济发展情况、村庄基础设施和自然条件把村庄分为三类适宜整理类型,ⅰ类、ⅱ类、ⅲ类适宜整理区分别占12.49%、31.01%、56.50%。  相似文献   
7.
《理论学习与研究》2011,(6):F0003-F0003
博野县总面积331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人。辖博野镇、程委镇、小店镇、东墟乡、南小王乡、城东乡、北杨村乡等3个镇4个乡,下设4个居委会,有133个行政村。  相似文献   
8.
去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优化环境促发展这个主题,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吸引力”的观念,扭住关键环节,争创一流发展环境,努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